苏焕杰
摘 要: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显示出教师个人的教育素养,还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导向,教师有效的评价也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课堂评价应该力求适度、科学,讲究课堂评价的前瞻性和层次性,抓住课堂评价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课堂评价;适时适度;因材施评;科学有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励和唤醒。”这说明了有效的课堂评价对于教师的教育活动作用巨大。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显示出教师个人的教育素养,还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导向,教师有效的评价也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虽然每位老师都有课堂评价,有的甚至一节课有十几次甚至几十次,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是有效的。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评价实现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前辈们的经验给大家分享。
一、课堂评价的生成性和前瞻性
对学生的评价语往往能显示出教师的素养和教育机智。教师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越是应对及时反应灵敏,课堂评价的效果就越好,越是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越难操作。但是,并不是说课堂评价就难以驾驭,不能提前准备。课堂评价应该成为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的疑惑或者可能出现的回答,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一些应答或者评价的准备,将课堂评价语提前准备好,这样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也可以大大增加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二、课堂评价应因材施评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是对于简单还是较难一点的问题,如果教师不注重细节,只是一味地说“好”或者说“回答不错”“你真棒”这样类似的词语,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即使得到了这样类似的夸奖也是毫无反应地坐下,看不出任何欣喜或者受到鼓励。这样过度的、无针对性的夸奖不一定就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恰恰相反,夸奖的话过多,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激励作用。
有效的课堂评价也是有层次的课堂评价,对学生是一种真诚的肯定,也流露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赏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名师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一般强化“自我参照”性评价,也就是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个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个维度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注重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三、课堂评价应抓住最佳时机
我们教师在做评价的时候,应该在充分倾听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延后评价。所谓延时评价,就是指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或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讲《抗日战争》这一课时,班里有一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八路军穿的军装与国民党军队穿的衣服非常相像?当时这位机智的历史老师首先表扬了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细致观察,然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历史老师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而是设置了一个悬念,继续讲课。当老师讲完国共两党第二次正式合作,共产党军队接受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这种看似不评价实际上却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延时评价,给学生留出了自我检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延后评价并不是说评价不及时,而是对学生发言回答的一种尊重。
四、课堂评价应该适度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评价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应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思维的火花。我记得有一次在上《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我在班上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人类破坏大自然,不珍惜动植物,会是什么后果?”这时候很多学生举手了,其中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一位平常不怎么发言的学生也举手了,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信心满满。于是我叫他回答问题,他的答案是:“死光光。”我当时觉得不应该打消他发言的积极性,对他的发言给予了肯定,这无疑就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通过反思,我发现,“死光光”的思想其实是一种过激的言论,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假如教师课堂评价不讲原则,对于认知偏差不给予及时纠正,那么有可能会上升为班级言论,造成班级学生的价值观偏差,所以课堂评价力求科学。但是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探索方面,难以精准评价,有时不妨采用模糊性评价方式,评价的模糊性并不等于武断性和盲目性。
课堂评价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体现,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教育机智的体现。教师如果能够做到灵活、有效地运用评价语,就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进而真正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顾跃超.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提问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
[2]崔友興,李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变革[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1):29-34.
[3]张云丽,段兆兵.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变革:挑战、指向与路径[J].教育评论,2017(10):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