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金根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以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深入开展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培养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物理知识。学习初中物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实际上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可以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以下就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教师授课为主,使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这样做不能不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大部分的物理教师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是按照考试的内容及重点知识进行教学,进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高度重视教学材料的作用,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扩大物理知识范围,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互相探讨,共同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表达,在合作中激发创新灵感,提高学习能力。最后,让学生走入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可以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不断引入之前,要根据实际将物理教学情境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重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学习“测量灯泡的电阻”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比如“给同学两只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分别是3.8伏、2.5伏,问如何测出两者电阻值?”这一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讨论了如何制订实验计划;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要收集的实验数据都有哪些等等。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相互配合,提高对学习的探究能力,这比教师单独地用语言知识灌输更加有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再进一步提出问题,比如“大家能够利用家用电能表,对自己家里的电器设备电阻进行测量吗?”通过给学生设计课下探究问题,使他们的探究精神可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其得到合理的应用。
三、多媒体教学,变化载体创新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同时也要在不断变化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思维启发,比如,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来向学生提问,通过载体教学给学生积累出提问的清单,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学生提问,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思考起来,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分子的理论”这一内容时,在表现分子动态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动漫表达的方式和科学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及学习兴趣,正确取得初中物理教学的成功。正是因为应用了多媒体手段,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潜能,进而实现创新。
四、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进行物理学科知识的创新需要学生多次努力,加倍努力。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要热心地进行指导和解答,在学生进行探索实验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有学生将铅笔接入到电路上,想实验一下铅是否会导电,还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实验。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且尽量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在学生实验失败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否定,要鼓励其多次进行论证,找出失败的原因,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的来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的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变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鹏.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17.
[2]孔令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2014,32(16):43-44.
[3]王建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