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兴玲
摘 要:初一作为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时期,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要采取习惯培养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方面,需要鼓励学生尝试独立阅读并自主思考,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拓宽对语文知识的认知。
关键词:初一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一、培养初一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初一作为告别小学阶段,开启初中阶段学习的转折点,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培养初一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对初中语文产生初步认知,同时提高他们自主阅读并思考的能力。
1.有助于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调动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小学,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借助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进而提升语文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有助于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
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学习书籍中的精神,幫助学生开启未知世界的大门。由于初一学生刚告别小学阶段,对社会等需要新的认知来引领,在这一阶段学习中无法仅依靠老师作为指导者,这就需要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人生。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初一学生在接触优秀作品的同时打开阅读的世界,提升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加对未知世界的了解。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初一年级学生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首先应该创设读书的大环境:(1)不断更新班内图书角的图书,利用午读时间进行阅读。(2)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要让学生背诵的古诗,自己首先能够倒背如流。(3)常读书给学生听。由于七年级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而且,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仅可以延续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二、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方法
老师在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时,要认识到初一阶段的特殊性,做好引路人角色。教学方法以及培养习惯的具体途径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践行教学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老师发挥好带头作用,与学生共同阅读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好带头作用,首先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书籍,书籍的内容要积极向上且理解难度较低。在带领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将感悟进行分享,并通过个人见解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仅如此,老师在与学生一同阅读过程中,要提升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开展阅读活动和分享交流活动,让学生坚持阅读并学会分享。通过交流,在拉进师生距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了解学生不同的阅读喜好
初一学生已逐渐产生个人的见解,在选择阅读读物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分歧,大多数会选择更有兴趣的书籍。因此,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喜好,引导学生阅读高营养的书籍。老师们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籍按兴趣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找到个人兴趣的同时达到阅读的效果,并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组织不同类阅读喜好的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积极思考。通过对各类书籍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书籍的不同色彩,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分享交流,提升对阅读的兴趣。
3.鼓励学生坚持记录读书心得
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读书心得的记录,学生在阅读优秀书籍时,难免会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因此老师在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要监督他们记录读书心得。老师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读书笔记,其中包括对书籍中的优秀语句摘录以及个人感悟,通过老师的点评,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随时记下读书心得,不仅有利于积累优秀词句,同时也是自主思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乃至人生阶段中,读书笔记的积累都是一项重要财富,这是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4.鼓励学生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老师在引领班级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针对书籍中的某一章节或某一故事情节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有利于学生不同思维的碰撞,同时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分享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点评,针对部分偏激的思想及时纠正,并广泛采纳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全方位思考。读书心得的分享交流,不仅帮助学生增加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之一,鼓励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将个人感悟分享给别人,并广泛采纳不同的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刘斐楚.初中语文现代文句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陈为信.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阅读与写作,2013(4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