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大国工匠的实践探究

2018-03-07 02:40冯林涛盛国超刘海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冯林涛 盛国超 刘海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文章论述了校企双方在“着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实推进工学一体、知行合一”上积极实践,通过合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汽车检修高技能人才,为破解现代汽车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难题开出了一剂良方。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大国工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弘扬“工匠精神”,当前校企双方在“着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实推进工学一体、知行合一”上积极进行实践,通过合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培养汽车检修高技能人才,为破解现代汽车制造企业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难题开出了一剂良方。通过一系列详细的方案实施以及相关的措施保障,取得了相应的效益,同时还注重总结和反思,为今后不断改进提供依据。

一、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方法

(一)协同调研,找准校企合作“契合点”

校企双方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及产业布局情况,对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企业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广泛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量企业员工表达了提升技能水平的热切期盼,企业也苦于在岗职工学历提升途径单一,工作与学习难以调和等难题。

在调研大数据的支撑下,校企双方在职员工技能提升问题上很快找到了契合点,并签署了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框架协议,就共建汽车检修高技能培训班达成了共识,校企双方在“双主体”育人模式下进行了一次大胆革新和尝试。

(二)精准定位,合力定制“蓝皮书”

根据报名情况,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学校对报名学员进行针对性的测试,深度了解学员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精准定位,有的放矢,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教学规律,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组建高技能培训班对校企双方来说都是首次尝试。为保证教学效果,校企双方多次商讨,合理安排,就班级规模、招生宣传动员、遴选组班等进行分工协作,双方边推动,边总结,旨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留下宝贵的经验。

(三)联合组班,打造人才培养“先锋队”

通过学校实地宣传,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训班由来自企业内中专技校毕业的在岗职工组成。校企双方坚持工学一体、质量为先,切实将培训班打造成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先锋队”;注重积累,及时提炼,探索科学、高效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力争将培训班打造成校企合作的“新样板”;点上开花,面上结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辐射带动更多技工院校和企业,成为推进技工大省、制造强省建设的“主力军”。

(四)送教上门,创新实践育人“双主体”

按照教学计划,学校选派骨干教师送教入企,答疑解惑。结合员工需求实际,学校组织征订了相关教材,根据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征订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建立QQ群和微信群,共享教学资源,反馈学习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此外,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践实习,企业拥有先进的汽车制造检修设备,拥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可以给学员提供实践的场地和设备,更可以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

二、校企联合保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保证培训班出实效,出亮点,校企双方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班到教学,从培养方案制订到学员评价考核,都予以关注并参与,并表示将加大办班投入,大力支持培训班的建设工作,同时也期待第一批学员践行“一马当先”的企业精神,伴随着企业的进步壮大,历练成长为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技能标兵和部门主管。

(二)制度和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专门成立高技能培训班项目小组,由校长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学和招生就业的两位副校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相关部门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各部门通力合作,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运转。

企业方面,由集团董事长担任项目小组组长,分管人力资源部和生产技术部的两位副经理担任副组长,成员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和企业技术能手担任的兼职教师。

为保证该班的正常运转,校企双方商讨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考勤考试制度和实习就业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师资设备保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所在汽车专业需配备有学历、中高级职称、“双师型”素质教师等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并取得若干优异成绩的高质量优质师资团队。

合作的汽车企业是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驾驶室等重型卡车制造全部技术的商用车企业,主导产品为重型汽车底盘及整车、发动机、重型专用车、客车、汽车零部件等系列产品,为该培训班的实训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设备。

三、培养大国工匠成果分析

(一)项目成果

1.本项目已形成了比較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撰写可行性报告,发表研究论文和提供典型案例;组建了第一期两个教学班级,并已完成前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班级运行正常。

2.提高企业员工留职率和技能水平,该班部分学员已在工作岗位上逐渐完成转岗,正在从一名一线的装配工人向高级质检和管理人员转变。

3.开拓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送教入企、将课堂搬进车间的教学模式,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企业实践机会,锻炼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也将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了对接,促进了校企的互融互通。

4.这种通过在企业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模式为兄弟院校的校企合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样板”,适合在全省范围内展开。

(二)特色创新

1.发挥我校与汽车企业长期合作的优势,深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了新的经验,为破解企业在职员工提升技能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同时也为“安徽制造”提供了人才支撑。

2.在学校建立企业技能大师工作站,聘请企业专家为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组织的成员及兼职教师;在企业设立骨干教师工作室,选派骨干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校企“双师”互学共研同教。

3.校企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及教材,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力争通过试点培养出技术全面的汽车检修技术能手。

(三)推广价值

在企业举办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对学校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双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和管理模式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国家、省、市范围的同类学校中逐步推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受益。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让学员提高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完成员工素质水平的提高,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益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2.学校受益。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企业实践机会,稳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为在校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3.学员受益。培训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标准执行,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提高了技能和管理水平,实现了个人价值。

四、实践过程总结与反思

(一)找准时机,选好对象

本届高技能培训班的组建是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制造强国”的号召,抓住了市场的迫切需求,实现了学校、企业、员工三赢的局面。校企双方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合作比较愉快,容易一拍即合。

(二)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做好项目顶层设计,高标准严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制订方案,才能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三)立足长远,积极推广

未来三年,校企双方将会继续履行协议职责,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做好项目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承绪.大国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发展契机[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72-273.

[2]吕冬明,黄小东.基于大国工匠后备军培育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09):1-3,31.

[3]陈宝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产校融合、校企合作[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3):46.

[4]张炜.“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育模式的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J].杭州学刊,2016(04):74-82.

[5]周甲伟.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电气工程制图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2018(09):39-44.

[6]劉瑞娟.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困境与思考[J].科技风,2018(27):168,182.

[7]张娟,杜建华.论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J].职业,2018(24):30-31.

[8]王艳.工匠精神引领下的当代技工院校职业精神教育[J].职业,2018(24):99-100.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大国工匠”张翼飞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