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院校大学新生的应对行为及其对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8-03-07 02:40张瑞平王哲先屈鸿雁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应对抑郁

张瑞平 王哲先 屈鸿雁

【摘要】基于对453名在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探索大一新生应对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一新生能够采用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但也较多采用了压抑、克制自己情绪的消极应对方式。“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而“等待”与“幻想奇迹发生”则是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威胁因子。

【关键词】大学新生;应对;焦虑;抑郁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5BJY015)和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启动基金。

Bhatt(2007)认为,个体生命历程中经历的重要转折对个体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人来说,第一次进入大学是一种压力性体验。大学新生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就需要依靠一定的应对策略来处理他们体验到的压力。

已有研究表明,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而消极、回避型应对策略则会提高抑郁和焦虑水平。刘春燕和李文权(2004)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取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也有学生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且性别差异显著。但该研究主要考察大学生的应激源及其应对方式的不同维度,并未考察不同应对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刘玉新、张建卫与张丽红(2013)则发现,各年级大学生位居前三的应对方式均为筹划行动、接受与主动克制。以往关于应对的研究往往是从整体、综合的层面进行分析,比较笼统,而针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对特点的具体分析还很少。

本研究以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具体应对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为阐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制定预防策略奠定基础,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干预具有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北京市某一理工院校453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被试。其中,男生255人,女生194人,4人缺失性别资料。被试年龄在15岁到2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8.43岁(SD=0.78岁)。

(二)研究工具

1.应对方式量表。采取《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量。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4点量表记分。积极应对包括12个条目,消极应对由8个条目组成。平均分越高,代表越多采用该种应对策略。

2.焦虑与抑郁量表。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新生的焦虑程度。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率。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新生的抑郁程度。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计分。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一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

对于20种不同应对行为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差异显著,F(20,421)= 1.55, p<0.01,η2=0.095。女生得分在第2题“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第8题“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以及第20题“自己安慰自己”上,显著高于男生。由此可见,女生在面临压力时比男生更多采用倾诉、求助、自我安慰等应对方式。

(二)具体应对行为对大一新生焦虑、抑郁的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考查不同应对行为能否预测焦虑。表1列出了焦虑的分析结果。结果发现,第3题“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B=-0.19,p<0.01),第19题“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B=0.14,p<0.01),第15题“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待”(B=0.13,p<0.01),均能显著预测焦虑。

表2列出了抑郁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第3题“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B=-0.25,p<0.01),其次是第19题“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B=0.14,p<0.01),再次是第10题“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B=-0.13,p<0.01),最后是第13题“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B=0.10,p<0.05)。

三、结论与建议

(一)大一新生应对方式在性别上的特点

尽管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数量较小,解释的变异量较低,但是仍发现男女生在几个应对方式题目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更愿意“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以及“自己安慰自己”。同时,在面对挫折或压力时,女生也倾向于选择“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这一结果与先前的许多研究是一致的,即在面对压力时,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采取倾诉求助的方式。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在困境面前体验到更多的威胁感,她们通过求助和倾诉排解心中的压力,表现出调节情绪积极主动的一面。

(二)大一新生应对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研究表明,“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一新生的焦虑和抑郁。大一新生刚入校,面对压力、挫折等消极事件时,采取“从中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寻求其中的意义和獲得的益处”,即寻找消极事件包含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成功地应对压力,维持心理健康。在消极事件面前,“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能够帮助个体缓冲压力和挫折造成的影响,成功适应环境。我国文化将困苦和逆境看作促进个人成长的动力,强调逆境本身蕴含的积极意义。从逆境中寻求积极的一面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个人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借“危机”促进个人的成长。

研究结果发现,“幻想发生奇迹改变现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一新生的焦虑和抑郁,“唯一做的是等待”以及“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开”能够显著预测大学新生的焦虑或抑郁。由此可见,幻想和回避问题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

(三)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基于研究结果,学校应为新生有针对性地开设压力工作坊。工作坊主要集中于教学生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技能,包括支持性的交流、调节情绪、解决问题等,从而增强学生适应性的应对技能,使他们体验到更少的压力、更好的心理适应和学业成功。

鼓励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尽量寻找事物好的一面,帮助学生辩证地看待逆境,将逆境看作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从内心接纳这样的考验和磨炼,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个性品质,成就事业。在心理咨询领域,可以将“寻找事物好的一面”这一应对技巧引入其中,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情境时,“幻想奇迹发生”“等待困难自行消失”是一种消极无效、逃避问题的应对策略,可能会导致适应不良。面对逆境,心烦意乱时,可以暂时远离和休息,但终究还是要直面压力,解决问题,不断地适应并尽可能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减轻和排除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调整非建设性和具有破坏性的应对策略,积极应用有助于问题解决和情绪舒缓的建设性应对策略。由于女生更多采用支持求助策略,因此,在对女生幻想、等待诸如此类消极策略进行干预时,应增强她们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的积极性,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途径。

【参考文献】

[1]Bhatt N.Human development: A life span perspective[M].Jarpur: Global Media, 2007: 4-5.

[2]Dyson R, Renk, K.Freshmen adaptation to university life: Depressive symptoms, stress, and coping[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06(62).

[3]孟秀红,黄朝辉,孙莹,等.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6(05):989-993.

[4]翟德春,翟光宇,刘学年,等.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02):254.

[5]刘春燕,李文权.师范大学生204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4(01):42-43.

[6]刘玉新,张建卫,张丽红.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55-160.

[7]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1998(02):114-115.

[8]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 中國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9]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02):92-97.

[10]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49-51.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应对抑郁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