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把握新教材,构建生命课堂

2018-03-07 11:53谭东山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实践能力科学素养

谭东山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从充分地把握新教材编排体系出发,探究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台阶式;探究学习;科学素养;实践能力

在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新课改暑期网络研修活动中,由于组织得力,专家讲解深入浅出,同时又形成了学员之间热烈地讨论与互评的氛围,使笔者受益匪浅,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2)对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3)对开发校本课程与培养学生个性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4)对新教材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就如何充分把握新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多种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生命课堂谈一些体会。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学与问”“思考与交流”中提出的思考题,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新教材“学与问”“思考与交流”中提出的思考题,以及教师在备课中生成的问题,课堂中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应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发言,然后让其他小组同学评析并加以补充,教师可适当加以点拨。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过:“什么是学问?學问就是学习怎么问。”学生有了疑问,就会积极思考,努力探求,进而获得真知。一个良好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急于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欲望,从而保持较强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极有好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发问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课堂上随时提出问题,完全可以打断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氨的实验室制法时,就有学生问道: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两种固体共热制氨气,而铵盐受热易分解,此时氯化铵会分解吗?在教学浓硫酸强氧化性时,又有学生问道:浓硫酸与稀硫酸中的硫元素都是正六价,为什么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足以证明提问题的学生已经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置的“科学探究”与“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设置的“科学探究”选题精当,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按发现问题—科学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及药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协作者,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低估学生,不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做探究,任何活动都是教师越俎代庖。事实上,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好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引导。例如,在探讨烟道气中如何脱硫这一问题时,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四个思考题:(1)从氧化物分类上分析,二氧化硫属于哪类氧化物?(2)这类氧化物能和那些物质发生反应?(3)强碱溶液与碱性氧化物都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但哪种物质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更好一些?为什么?(4)如果从吸收物质的价格及原料来源上考虑,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还是氢氧化钙溶液?由于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又呈台阶式分布,学生依据上述四个问题的讨论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我当时就表扬了学生,称赞学生个个都是小科学家。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彻底调动起来,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置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我国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束缚较严重,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及实践活动,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新教材中恰当地设置了“实践活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例如,在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中就安排了实践活动: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开采铝矿的工人、生产铝制饮料罐的工人、饮料公司老板、消费者、环保局官员、回收公司的人员等不同角色,编成小品剧让学生去表演,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四、充分利用新教材中设置的“科学史话”,培养学生科学品质

有些同学在化学的学习中,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做了许多习题,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化学史方面的相关知识,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面。因为化学史是了解化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学习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掌握化学思想演变发展脉络的必经之路。只有了解化学式,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离开了化学史,所学化学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充分把握新教材,构建生命课堂,才能确保教育教学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李婷.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与反思[J].新课程研究,2011(214).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实践能力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地理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职高office2010教学之我见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