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友+王雪林
摘要:现阶段小学习作评价存在主体较单一、内容上重结果、方式上模式化、功能上偏应试等问题。为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率,习作评价在主体上应多元化、内容上应人性化、方式上应动态化、功能上应差异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211-02
一、小学习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习作评价长期处于“学生习作,教师批改”的师对生单一传统评价模式之中[1],致使习作教学效率低下。笔者以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等三至六年级的38名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同时辅以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的调查访谈结果,学生的作文本和相关文献等辅助形式展开研究,发现当前小学习作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主体较单一
根据调查,85%的教师采取以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传统评价模式,13%的教师会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办法,而仅有2%的教师鼓励家长作为习作评价的主体参与到学生习作评价的工作中。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则是评价的待查客体。
(二)评价内容重结果
根据调查,829% 的教师认为习作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文本本身,更倾向于从语言、材料、结构、技巧及思想等方面进行评价。90%的教师虽然能意识到对学生习作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但为了让日常作文更接近于考试作文的要求,不会过多关注。
(三)评价方式模式化
习作评价的方式通常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常为等级划分与分数评定, 67%的教师主张对学生作文进行等级划分;33%的教师则认为给予明确分数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定性评价常以评语的形式呈现,其作用在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时下教师对习作评价的做法大多是将二者相结合,即要么是分数评定搭配习作评语,要么是等级划分搭配习作评语,导致小学习作评价方式偏向模式化。
(四)评价功能偏应试
“评价不光是为了甄别,还应是激励与反馈、促进与提高”[2]。78%的教师表示,习作评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习作的问题和应该达到的程度,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应该是习作指导课的内容。由此可见,在习作评价过程中唱“独角戏”的教师更倾向于水平诊断与质量甄别,简而言之,习作评价就是为了应试。
二、优化小学习作评价的对策
(一)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1.教师评价
(1)示范评价——教方法促进步。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选择一篇或一个习作片段示范评价,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选材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修改,做到字斟句酌,一是纠错,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对错别字、病句等进行修改;二是润饰,使用“增”“删”“读”的方法使文章锦上添花。
(2)当堂评价——及时评即时改。教师可利用电教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法,选取“好”“中”“次”不同水平的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和评价方法进行口头评价,伺机给予言简意赅的点评。
(3)流动评价——同分享共提高。教师通过教师团队内部的学习、借鉴和交流来提高评价的效果。例如一位学生习作时总是误用引号,一位年轻教师给出评语:“要学会正确使用引号”。而当这篇作文转到颇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手中后,他立即在作文本上举出了关于引号的三个不同用法的句子,批注请该生填上标点,学生拿到作文本后立刻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在教师“无声的指导”下温习并掌握了引号的不同用法。
2.学生自评
(1)自评自改显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强调“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要想评价有效果,就应尊重学生的习作主体和评价主体的地位。自主评价是一种最常见的、最重要的评价手段,自评自改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善思、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作文能力的过程。
(2)亲力亲为创崭新佳绩。学生可采用旧文新评的方法进行自我的纵向比较和评价,通过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昔日之作,用现在的水平去评价修改以前的作文,再将修改前后的作文同时呈现,从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身的习作热情,增强自信心。
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互评。教师在学生互评前须告知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家长评价
教师要敢于突破课堂的限制,将习作评价延伸到家庭。学生定期把自己的习作给家长看或读给家长听,特别是写家人、家事的作文,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分享习作成果。家长可从中关注孩子的成长足迹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回应。另外,家长还可将孩子的优秀作文贴到家中的醒目位置,在家里为孩子习作搭建发表园地,这也就回归了习作的本源——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
(二)评价内容应人性化
习作教学不必强求学生的文章“题材重大,主题深刻”,也不必强求小学生如作家般“深入生活”——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因此习作评价应该淡化文本,应透过文本去关注其思维凝聚者——学生,使评价内容变得更加人性化。《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习作评价的内容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量,审读学生日常习作的数量和质量,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注重连续化的形成性评价。
(三)评价方式应动态化
1.关于定量评价中的分数评定
习作评分是学段目标和评价标准量化的体现,因此要力求公正公平。现行比较标准的评分大多采用“标杆卷”和“背靠背”方式。“标杆卷”即对数份具有代表性的作文集中教研力量制订评分标准,进行集体评分而产生;“背靠背”即由三名左右教师根据“标杆卷”分别对同一份习作进行独立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该习作的得分。
2.关于定性评价中的评语撰写
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要找亮点、觅优点,提倡真诚的表扬,同时还应委婉地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议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赞扬式”“商榷式”“启发式”“鼓励式”“幽默式”的评语都应该大力提倡,但切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不可陷入“唯表扬”式的评价极端而随性给学生的习作戴“高帽子”。
3.关于利用网络辅助评价的方式
利用电教手段和网络互动平台辅助习作评改,其优点是灵活性、及时性和交互性,这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要求。教师可利用电教手段为习作评价提供便利,学生间也可实现习作交流和互评互改,评价的方式实现科技化和动态化,评价反馈的功能也大为增强。
(四)评价功能应差异化
评价不仅是为了甄别质量,还应是为了激励、导向和提高。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自身对习作评价功能的认识,带着欣赏的眼光,变“纠错”为“觅优”,尽量保持学生文本的童趣与童真,呵护学生最初始的文心,采用“习作情趣评改法”,用赏识和赞美的眼光去肯定和激励熔铸了学生“才情”的劳动成果,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其形成乐评乐改的习惯。
习作评价是一门艺术,“藝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应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鲜活生命,应恰当地利用权威科学的评价理论、洋溢生命活力的评价语言以及朝向多元发展的评价形式,对学生习作进行综合评价,全方位地关注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
参考文献:
[1]罗宏.点燃学生习作“评改”的火花[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84.
[2]张菁,郭兆军.习作评价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6):54.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