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新领域:移动社交下的网络舆情监控

2018-03-07 00:25王兴标
现代交际 2018年4期
关键词:监控班级管理高校

王兴标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受到来自于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动态监控的第一线,稳定的班级管理是保证开展日常教学等活动的前提,有必要在班级管理的框架下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完善学生的思想监控机制。

关键词:高校 班级管理 移动社交 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12-02

我国针对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机制还比较模糊,从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到各学院的辅导员乃至寝室长,似乎都有监控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职责,学生思想动态在高校内部受到高度重视。但正是由于金字塔式层级化的管理机制,一旦某个环节监控机制失灵,预测机制就失去了效果。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容易受到来自于互联网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依赖于网络,容易通过网络行为表现出来,网络舆情监控需要下沉到班级管理中。

一、移动社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研究现状

胡存明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网络行为会产生影响,即抑郁、焦虑的得分高的学生网络行为的得分也高。[1]刘慧在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时认为内在动因包括求职和好奇、宣泄和调适以及逃避与解脱。[2]楼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括网络学習、网络娱乐、网络社交、网络表达和网络商务五种主要类型。[3]滕建勇等总结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四个表现,包括网络学习、网络表达、网络社交、网络消费、网络素养,并针对此概括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并提出了对应策略。[4]朱琳研究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主要包括违规行为、侵权行为、暴力行为和犯罪行为,而社会集体意识的衰落和规范的缺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相对滞后等成为失范的外因。[5]从以上的研究来看,新媒体已成为加强学生思政管理的新工具,这也是基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网络行为直接相关,这其中就包括移动社交新媒体,高校学生管理已重视移动社交环境下的学生思想动态监控。

二、班级制度的建立与学生思想动态监控之间的渊源

班级作为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近代班级制度的形成追溯于京师同文馆实行班级授课制到后来第一所现代意义的综合大学,从早期京师大学堂官僚制的等级制度和同门教师下的“门生”或“同乡”,以及因为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而兴起而产生了年级学生会,到后来在年级学生会下各年级又推选出班长、室长等自治组织。而党在1920年成立了共青团组织,并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学、师范、职业学校等青年团体中建立团支部,成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后来共青团经历了改造中断时期、内战后重建期,再到“文革”后,重新恢复共青团的组织作用,共青团是党领导下做好广大青年的思想工作、维护党的宗旨和利益的后备军。在班级的发展过程中,自班长和团支书出现后,社会主义下的班级制度逐步形成,它是教学组织和政治意识形态发展的共同产物。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共青团团章的规定来看,现有的班级制度里,班委会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和引导好学生本班的思想动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

三、班级制度下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学校思想动态监控对班级的监控体系建设重视不够

现有的预测机制存在问题是金字塔式的管理导致学生思想预测责任不够明确,传统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控机制在学校内部呈现层级化的管理模式,以学校层面、学院层面、辅导员(班主任)、班级的四级管理层监控学生思想动态,一旦班委的监控功能失灵,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动态监控失效,危机就会出现。过去很多危机表明:学生发生思想、心理危机后,同班、同寝室同学不了解身边学生的思想变化,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事不会发生或者就事不关己。层级式的管理模式导致过度依赖班级的作用和信息的层层传递,对班级内部的动态管理放在整个监控系统的末端,而不是学生思想监控管理中的中心。

(二)班委的职能尚未有效发挥

从班级制度的发展和根据团章规定来看,团支部下的团支书在参与班委会的管理中,其作用是引导、监督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定期与同学谈心,注意掌握同学的新情况。但目前的状况是团支书领导下的班委会工作职能已经被团会活动所占据,思想监控工作处于空白。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更多地关注那些各方面表现优异,取得成绩的学生群体。由于他们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占据了思想动态监控的资源,更多的注意力有意无意就集中在他们身上。相反,需要思想动态监控的群体反而往往被忽视。另外,个别专职班委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发挥,目前各高校设置的心理委员在班级管理没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心理委员所具有的专业限制,普遍心理委员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所在,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另外一方面是缺乏指导,辅导员(班主任)也不能有效依照相应的机制和办法指导开展工作。心理委员不能像其他委员那样随手拈来即可开展工作,也使其成为“不受重视”的班干。

(三)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掌握不够是监控失效的直接原因

学校层级化的管理模式导致预测机制的效用失灵,直接原因在于对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缺乏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可称之为学生思想动态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出现这样的原因除机制外,还有就是信息收集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有的学校制定了这些收集信息的方法、手段,但是缺乏实施,而有的学校并未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缺乏相应信息收集机制和办法,班级没有明确专门的负责人来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或者在班级管理中涉及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但是尚未整理形成有效的信息,不善于分析信息的结构和影响。而学校及学院也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endprint

四、几点建议

(一)以班级为中心,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多通道监控管理机制

互联网移动社交环境下,必须建立以班级为监控网络中心的监控网。形成以班级为中心向学院和学校到社会的监控网络,就学校层面而言,必须做好学校、学院和班级三层的监测机制。班级是学生思想行为监控的第一線,因此发挥班级的作用是建设监控网络的前提。在移动社交环境下,班级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监控主要面向学生个体,最大可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要运用好学生的思想动态传导工具,例如关注学生的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通过学生在相关社群的语言表达来判断学生的思想动态。学院层面则关注学院内班级的思想动态,在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关注班委的反馈来及时发现问题,学院领导通过及时关注学院官网的互动社区和领导信箱等来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学校层面来说,在移动社交的背景下,校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跟进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用互联网移动社交工具了解学校层面的舆情,要及时对接好学院中间层,关注校级领导信箱、学校的论坛以及以学校同名建立的百度贴吧等知名贴吧,及时了解有关舆情。

(二)加强班级的前线信息收集枢纽中心建设

首先,在班级内部建立学生思想动态监控的有关制度。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6]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监控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明确辅导员(班主任)和各个班委的职能分工,保证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正常开展。

其次,发挥团支书和心理委员的前线作用。在班级内部,将团支书和心理委员作为学生思想动态收集中心,团支书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定期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监控机制和方法开展工作。心理委员要做好“地下”工作,了解学生的日常反应和思想变化。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负责汇总并分析同学的思想状况,建立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档案,将动态信息报辅导员(班主任)和上层管理部门。

(三)占领学生移动社交网络舆论的制高点

互联网移动社交环境下,管理部门和辅导员(班主任)围绕以班级为中心的学生思想监控要主动占领移动社交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一是从校长到班长,都要紧跟互联网移动发展的浪潮,了解互联网移动社交的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移动社交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舆论导向。二是通过开辟多种社交渠道,及时疏导学生的舆论导向,让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波动导致的情绪宣泄疏导到监控的范围内。例如:通过开设专门的论坛、主体贴吧让学生合理发表言论,建立工作QQ、微信群,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纠偏,辅导员(班主任)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反常行为和舆论。三是通过移动社交平台和工具输送正能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例如:通过论坛、门户主页建立互动平台,开设微信公众号,建立QQ、微信群来搭建学习交流阵地,探讨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移动社交环境中从娱乐、舆情高危地转向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广阔地。

参考文献:

[1]胡存明,李长瑾.大学生网络行为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0(11):89-90.

[2]刘慧.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动因、评价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26-28.

[3]楼巍.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及网络德育文化建设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4(5):76-80.

[4]滕建勇,严运楼,丁卓菁.大学生网络行为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5(5):81-84.

[5]朱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88-95.

[6]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76-77.

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mobile Internet environment,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the network more and more, the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student's mental stat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The class is the first flat of Ideological.Stable class management is a premi-

se to carry out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framework of class management,perfecting the ideological cont-rol mechanism of students.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监控班级管理高校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