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其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重要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原因以及形式,指出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对创业素质养成的推动作用,优化勤工助学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助学 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18-02
大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项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能获取经济上的帮助,也能够锻炼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他们立足专业知识,通过勤工助学平台,尝试切入社会,寻求创新的就业途径——创业。
一、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以经济收入为主线,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机会均等在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助政策促进教育的均衡化,虽然国家对农林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资助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完全依赖资助政策显然不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农林职业院校帮助大学生积极寻求其他自助模式,勤工助学无疑是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农林职业院校勤工助学岗位基本上可以解决学生基本生活困难,例如学生食堂勤工助学岗位一般解决贫困学生的一日三餐外还有固定的工资,从一定意义上保证了贫困学生的生活质量,从而能够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
(二)以专业知识为主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生产等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立足专业知识背景,从事相关勤工助学活动,将自身专业知识试探性地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通过不断的专业实践,查找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不足,查漏补缺,更好地完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架构,以理论学习促实践活动,又以实践活动促理论学习,从而有利于农林职业院校大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大学毕业生。
(三)以素质能力为主线,寻求自身新的发展
社会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特性,更加注重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经历以及动手能力。在此情况下,大学生热衷于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知识,甚至走出校园,参与到勤工助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在不同的岗位获得了多方位的素质发展。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检验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特别是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好的检阅,有助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
二、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新特性
(一)依托专业背景,将勤工助学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农林职业院校专业独立性较强,因此就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机制,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的先行军。在此背景下,农林职业院校抓住勤工助学这一实践平台,依托专业背景,积极探索实践新模式,利用校园创业一条街、创业农业园等模式,成功地将勤工助学、理论教学、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大学生零投入入驻创业店铺和农业园,在这一平台上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成功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充分锻炼了大学生对社会市场信息的获取的警觉性,从而获得充足的经济收入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依托这一平台检验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导师制创業指导,勤工助学和学业发展有保障
农林职业院校依托专业背景,开展勤工助学创业实践活动,但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尚在成熟期,专业知识还不足以独立承担成熟的创业项目。因此,专业的导师制创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从专业知识向产品的转化,从市场需求到销售,从产品包装到品牌提升,专业导师为勤工助学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扶,努力降低和化解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创业风险,从而保证勤工助学大学生在实践技能和学业研究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创业教育主体单一化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高校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方面的优势,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至专业教育的教学全过程中。但是在实际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由院校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的系列创业教育,比如KAB等创业教育形式。在其他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不能够常态化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导致创业教育主体的单一化。农林职业院校应依托教学结构的优势,不断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主体,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形式多样化发展。从而能更加深入地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能够给大学生创业明确一个方向。
(二)创业教育师资薄弱化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国家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是,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归口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大多由学生管理人员转型或兼职,专业知识结构欠缺,创业教育形式过于传统化。另外,创业教育教师缺乏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单凭理论或者案例不足以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方向。
(三)创业教育形式理论化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也在起步阶段,摸索着前进,其教育形式基本是在模仿西方的教育理论,缺乏实践作为指导。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缺乏实践能力,过于理论化教学不足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反而弱化了创业教育功能。endprint
四、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对创业素质养成的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当前农林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是90后,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习惯了父母长辈的呵护,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依赖,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更加缺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不同的岗位职责要求下,大学生认识到社会职业道德和岗位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实现社会价值,积累真正独立的自信心,激发自我创造价值的激情,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进行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自身的经济困难,其次是锻炼自我。据相关统计调查,有87%的勤工助学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相对贫困,他们利用勤工助学的机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基本生活费有了保障。同时,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等资助形式解决学费开支。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直面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助调节心理状况。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能够认识社会需求,正确地剖析自我,调整自我发展方向,确定期望值,从而保证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三)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勤工助学是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根据一技之长有选择性地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从而多方位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勤工助学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大学生将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增强了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勤工助学更是大学生自我审视的重要平台,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大学生对照社会需求,有效地自我剖析,有选择地参与勤工助学实践活动,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将得到针对性的锻炼和发展。因此,勤工助学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有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切入
大学生勤工助学是一项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主体学习生活范围是高校的教学范围,以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为主。然后,社会是一个更大的课堂,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平台走出课堂,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社会人的姿态实现自我价值。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更能够帮助大学生走出对社会茫然的心理,正确认识社会,以更加轻松、自信的心理状态走向社会。
五、农林职业院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优化措施
(一)完善勤工助学政策,加强大学生创业引导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对勤工助学的管理工作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为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给予了基本的政策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将政策落到实处。因此,农林职业院校应认识勤工助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学院自身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勤工助学政策,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勤工助学岗位中来,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二)整合勤工助学平台,拓宽大学生创业思路
农林职业院校内部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农林职业院校应加强同外部联系,积极开发校外勤工助学资源,寻求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发展,也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打通了渠道。與此同时,农林职业院校搭建大学生勤工助学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相关制度的筛选,保证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安全性,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有效发掘自身优势,认清自己的职业领域,开阔视野,拓宽创业思路,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农林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必须紧跟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明确办学方向,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因此,农林职业院校切合大学生勤工助学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开拓专业培养的主体形式,将专业实践与勤工助学结合起来,勤、学结合,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拉近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距离,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技能保障,又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保障,更是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发展夯实基础。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是不可代替的,农林职业院校应重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重要作用,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扶持及保障政策,关注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形式,创新教学教育模式,多方位搭建勤工助学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努力创新,寻求机会,利用勤工助学平台勇于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月文.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303-307.
[2]牛京平.浅谈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教育发展研究,2002(3):77-78.
[3]汤志斌,谷蔚琼,李菁.浅议新时期高校的勤工助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5-37.
[4]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6):24-25.
[5]刘国峰.浅谈大学生成才的几个要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46-47.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