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这对教师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研究者表示,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图形工具能够很快地建立起这些分散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因此,利用低年段学生喜欢绘画的特征把绘画(思维导图)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是有效激发学生识字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预习阶段采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效果。通过整理本课的字词,学生会采取各种途径对生字进行有效的拓展,一方面增加词汇量,另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课前零散的思维导图,课堂重点以智慧的碰撞为主,检查预习情况为辅,进行全面的引导和补充,以达到全员巩固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单元复习阶段,对单元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有机整合,可从结构、字形、字义等相似方面进行归类构图;在期中和期末两个复习阶段,重点对易写错的字、易忘记的字、易混淆的字、不易理解的字进行系统总结,以便全面掌握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
本文从语词归类和词语拓展两个方面谈课堂教学阶段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词语归类
1.结构归类
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应从结构上来辨别和认识。从字形来看,汉子的结构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有: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等。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为例,学生把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词归为了左右、左中右、半包围三种类型,从图1可以看出,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
2.拼音归类
除字形的辨别之外,对拼音的归类也十分必要。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在拼音教学中,复杂多样或者相似相同的拼音对准确认字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读音的准确率,可以巧用思维导图,把同为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字分类构图。相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来说,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是目前大多数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读音。因此,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拼音归类更多侧重鼻音的归类。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数星星的孩子》为例,把要求会写的字区分统计。事实上,能够把多样化的字词进行拼音归类,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词语拓展
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词语运用的准确度,词语拓展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词语拓展中常用比一比、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这四种类型。
1.比一比
比一比重在比较相似而极其易混的字。通过对比,使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为例,如图3所示,学生会把夫字与失及矢字进行比较,失字是第23课当中要求会写的字,而矢字是更高年段学习的字。可见,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认识新字。巩固平时积累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追究汉字的演变,解析字形字义,以此加深理解。
2.换一换
换一换即换部首偏旁,在词语拓展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拓展方式。通過换一换的方式,不但起到了比较的功能,在拓展学习新字、巩固旧有知识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假如》为例,学生以课文中的生字场展开,采用换部首的方式变换生字,变换的生字有木字旁的杨和提手旁的扬(图4)。学生在变换的时候,事实上也区分了几个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可见,学生通过换一换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及时提取已有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准确的辨认。
3.加一加
加一加的对象是指向独体字的,即给独体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一个新字。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为例,学生把胜拆分成为生字,然后以生字为中心加部首,从而使新组成的字姓、牲、星与胜字形成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新字。
4.减一减
在教学中建议学生最常用的就是前三种方法。针对一些合体字,采用“减一减”的方法也十分必要。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假如》为例,关于“体”字,学生会减去个别笔画形成了特别容易混淆的“休”字,减去部首就成为“本”字。采用“减一减”的方法,形成新字,再组词。综合来看,对字词进行减法的时候,既是一种发散性的拓展,又是一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最初制作的思维导图中,常会发现一些“荒谬”的想法,会出现形式雷同、内容简单、思维定式等现象。但持之以恒,学生就会逐步学会在识字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让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具唯一性,更具原创性。因此,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颖.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
[2] 张敏,杨凤梅,朱晓红.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4).
[3] 王亚芸,周小蓬.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J].江苏教育研究,2016(1).
[4] 陈建霞.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6] 陈云辉,谢百治,赵丽.思维导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1).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