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诊断让磨课有效进行

2018-03-07 18:56束夏梅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普罗米修斯神话文学

束夏梅

近期发现,一部分当年笔者曾经帮扶磨过几次课的青年老师在专业成长上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其实磨课不仅仅是为了尽量完美地展现一节课,更需要把这节课当作案例,引发专业思考,促进专业提升,从而提升每一节常态课的质量。因此,借着又一次帮扶青年教师磨课,我开始思考磨课的出发点和方式,改变了以往手把手地帮助甚至是代替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设置过渡语、设计板书等的做法,而是从问题诊断入手,让磨课有效进行,从而达到以磨代训、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一、教学诊断

1.了解教学的出发点

执教本课的张教师有四年教学经历,本次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故事。主人公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神,本文写的是他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通过课后交流,笔者了解到这是一位善于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的教师。张老师说到,本校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课题为“普罗米修斯盗火”,而这篇文章在很多版本的教材里都有,但在很多版本中文本不一样,课题也有不同。如沪教版叫作“天上偷来的火种”。张老师把这些教材放在一起横向比较,发现人教版教材省略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背景,而北师大版本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对这段进行描写,对比起来,北师大版本的教材更有趣,由于交代了背景,因此不会显得很突兀,学生更易理解他为什么要盗取火种为人类做贡献。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做了大量的文本补充,补充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的设计以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人物特点做对比,从而凸显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从课后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对该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确定精准,值得肯定和学习的是对文本的解读有思考、有想法,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考量。

2.把脉教学的问题点

在文本的整体教学理解和解读上,张教师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课堂呈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将教学理解转化为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诊断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准确。张老师将该课设定为四个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关键语句的方法揣摩人物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从目标设定上可见老师不太清楚本节课要教什么。朗读目标缺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关键语句的方法揣摩人物心情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策略,是为了体现英雄人物伟大形象而服务的,因此不能作为目标来设定。激发阅读情趣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作为这节课的一个目标。目标的设定不能太多,是基于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大而统一的目标。

解决思路:解读教材,明确目标,知道这节课要教什么。

问题诊断二:没有文体意识。老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篇神话,仅把它当作真实的英雄故事去教,以至于在挖掘英雄人物品质的时候有的学生笑场。

解决思路:带领教师解读教材,明确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还是文学教育,不同的文体教学策略各不相同。

问题诊断三:没有学情意识。

1.课堂导入忽略学习起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师却以第一课时初步接触课文形式导入课文。

2.课堂提问没有学段意识。课堂上师生一問一答,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比较多,老师的提问也没有方向,提问的目的仅仅限于把这堂课串讲下来。一堂课下来,学生不加思考,口头对答导致口干舌燥。

解决思路:带领教师研学课标,明确本学段应该培养什么能力。

二、教学重构

1.明确教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引导教师站在文本特点、学段特点、单元教学主题的角度去思考应该教什么,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材选编这篇神话故事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希腊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时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练习讲述故事。因此本课的目标设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谋利益时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梳理文脉,学会讲神话故事。

2.树立文体观,确定教学思路

(1)了解文本,树立文体意识

朱自强先生《文学教育》一文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是一张纸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离。语言教育是指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有关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其内容涵盖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写作等。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教育是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古诗等文学样式所具有的语言教育价值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能力的一系列过程和行为。在语言中学习文学,在文学中学习语言。语言是文学的语言,文学是语言的文学,互为载体,互为主体,互相转化,互相提升。不同的文体即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学样式应该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只有基于文学样式思考的语言文字训练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才是基于学生成长的语文课。

(2)解读文体,厘清教学思路

语文学科不仅要有语言教育,还要关注语文本身是由一篇篇不同的文学体裁构成,教学本身还应是文学教育。在教学中,要关注语文本身还有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区分。另外,与目标无关的大量繁琐的提问应该大刀阔斧地去除,并且带领学生“走进来,走出去”,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要站在文学角度去欣赏如何通过人们大胆、超越的想象体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这才是神话文学和真实的英雄人物故事教学的本质区别。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在心理上纠结故事的真假问题,评析人物形象时心里上有排斥的态度甚至课堂上笑场了。因此,教学可以从“神话”文体创作背景入手,让学生明确,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神”在于人类奇特、大胆、超越的想象。而这种想象看着不太现实,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奇特的想象是人们为了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景。“话”是人们口头相传的文学样式,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版本不同文本的现象,这点恰恰说明了神话本身的文学特殊性。神话一般分为三类,即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本篇课文是关于英雄为主题的神话,教学重点是体会英雄人物形象,因此问题设计的出发点应该直指体现人物形象的核心。endprint

3.把握学情,确定教学归宿

(1)课堂导入,源于学习起点

本节公开课是第二课时,但是课堂导入的时候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起点,以一篇陌生课文的形式进入。导入时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没有读过《古希腊神话》这本书?第二个问题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深刻?接着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授课者以听课者为本位,忽略了学情,忽略了生本,只是为了表演,为了展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以生为本,把学生时时刻刻放在课堂的正中央。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应该是在第一节课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难点。导入时的问题设计应删繁就简,去掉花哨的旁枝末节,简简单单,返璞归真,从学习起点出发,指向学段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简要地说一说这篇神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课堂提问,锁定学段目标

课堂提问应该基于学生语言发展、思维生长的考量,以核心问题主题,即直指人物形象的核心问题。以辅助性为题为辅,即为了了解人物形象而提出的过程性问题,并指向本学段和神话文体教学应有的故事叙述能力提高的训练。基于以上思考,导入后应从文字的感性认知走向理性品味,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光辉形象。学生会发现接受“惩罚”的残酷画面中能够读出人物形象。之后重点品读本段,以想象为策略,抓语句品读人物心情变化为落脚点,品读人物形象的同时领悟神话的想象奇特之美。最后整体把握文章,按照“取火、惩罚、自由”的顺序来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目的是为了缕清文脉,为练习叙述故事服务,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这既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也是中段学生应训练的语文素养。最后再回到文学角度,渗透相关的神话创作背景,对神话文本有更深入的了解,初步感悟文学的艺术之美。其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目标的达成不露痕迹,融无痕的教育于神奇的文学熏陶中。

因为这个班本学期班级读书会的研究主题是神话故事,每位学生都有《古希腊神话》这本书。后来我建议,当堂课可以在后半部分补充,或者是开设班级读书会时围绕“单元阅读”主题,把神话故事的学习主题进行延伸,既可以以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为主题选择篇目,也可以从英雄神话这个角度选择篇目带领学生读故事,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欣赏神话的方法读神话人物、说神话故事。由课堂至课外,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无限的延伸、生长,整节课的学习思路是从文学欣赏走向故事内容,再回到文学中去指导课外阅读。

三、研课反思

1.授课者反思——思路延展,清晰对语文的认识

研磨后我与张老师继续保持网络交流,张老师随笔记录下本次研课的感受,摘录如下:

在这次研讨中,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开始真正地思考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该怎么教。

是的,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除了要体现语言知识外,还应在学生“力所能及”之处给予孩子们文学的熏陶。知识的储备有时并不如一颗敏感的心灵和由内而外的文学气质。所以,我想,当我们时常在抱怨孩子们枯燥的习作成品时,也许应该反思,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是否要摒弃简单而刻板的词句理解,或者生硬地执行关于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步骤。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既然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就应该重点处理故事的脉络,梳理人物的伟大形象。当然神话与一般的小说又有所不同,在于神话起源于古代人民与自然的抗争。那么,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会贯穿始终,可以尝试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这一文学特色。

教育学理论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的作用。主导,即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的最简单的做法,教师用一个个问题串连课文,和学生共同感知文本的魅力。此时,教师的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开篇关于人类没有火的生存状况,学生完全可以在文中找到,因此不存在知识的提取和迁移的可能,因此缺乏思考性。类似这样的琐碎问题较多,我提出了很多无效性、没有任何思考价值的问题,我提问的目的不是思考,而是为了把课文按照顺序串讲下来。据束老师统计,大约有近一百个小问题。束老师将这一问题提出后,确实让我恍然大悟,开始警惕——自己对于文本思考的深度,以及学生阶段学情要求的把握。一位教师,如果钻研文本没有深度和广度,没有关注学段学情,那么就会让课堂降低效率,进而就会失去“导”的能力,更不必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帮扶者反思——问题诊断,寻找成长突破点

通过本次磨课,使我对帮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新的思考。在以往的磨课中,帮助磨课的老师事必躬亲,总是手把手地把教学设计整理好,甚至课堂过渡語怎么说都一字不落地让授课教师背下来。授课教师就像一位演员,只是把一堂课演绎下来而已,缺少对课本身的思考,自然难以促进专业成长。这个道理就如同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如果仅仅教知识,学生只能得到有限的知识,而如果训练思维、培养方法的话,学生则能得到无限的知识。磨课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尽量完美地呈现一节课,更主要的是以课为教研的例子,从课堂出现的不足之处入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思考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寻找解决途径、突破方法,促进专业内省,因而达到促进专业思考、提升专业成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改变以往磨课的方法,从问题诊断入手,让授课教师明白语文学科应该赋予的教育使命,并由远及近,落地生根,明白自己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

俗话说,药到才能病除。把脉青年教师课堂,从问题诊断入手,对症下药,让磨课有效进行,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罗米修斯神话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的书屋,我的梦1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盗火
文学小说
“神话”再现
英语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