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8-03-07 21:3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化培训

吴 萍

(宁波教育学院 市场营销系, 浙江 宁波 315000)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强化,教师对信息化掌握的能力对其专业化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作为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全新观点与知识,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保证能够与现代化教育体制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使个人的专业化教学能力得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系统化特征,要求在自身努力的同时,有各方力量的共同帮助才能够实现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

由此可见,了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分析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对高校教师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1 应对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挑战

伴随知识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实际发展与传播都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作为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核心地位被严重冲击,而且各国名牌大学逐渐开始推广在线课程。需要注意的是,高等院校的在线教学资源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存在紧密的关联,尤其是设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或是在高等教育市场中占据必要份额,都必须保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而这也正是高等院校所面对的时代性挑战。

1.2 确保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近年来,教育部门已经明确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其中,教师团队是教育行业的第一资源,能够对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高等院校教师来讲,教学是其关键的任务,也是高等院校核心的功能。毋庸置疑,高等院校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以及水平带来直接的影响[1]。

虽然在线课程迅速发展,但始终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与限制,难以对传统课堂进行全面替代。当前,在高等教育中,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是被普遍认可的。在实践过程中,以慕课为典型的全新教学方式,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现了民主化教学理念以及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转变。高校教师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也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部分。

1.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具体指的就是教师自身发展成教学专业成员,且作用于教学中的效果愈加成熟的转变过程。在教师专业化方面,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 面临的最新挑战就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使用。作为高校教师,在其职业发展方面,就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能够和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发展相匹配。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更应该主动、积极地转变个人角色,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指导者与传授者积极转变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和传播者。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备信息化素养,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借助信息化手段与方式,实现个人角色的转换,进而与专业发展诉求相适应。

2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首先,信息化教学态度。伴随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教师逐渐意识到专业发展与教学信息化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所以在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手段应用方面态度相对积极,能够试探性地接触一些在线课程。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愿意接触在线课程的教师多数是浅尝辄止,同时仍有部分教师对于在线课程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其会影响教学评价的效果,结果导致教师在线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信息化教学观念。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求高校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虽然年青教师相对能够积极面对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并进行主动地更新,但大部分中老年教师还很难从观念上认可和改变,并且仍有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知在线课程的概念,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2]。另外,高校教师过于重视科研而忽视了教学的不断改进,在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方面相对懈怠,并没有给予全新教学方法与技术必要的关注。众所周知,科研考核仍是高校教师承担的沉重负担,科研考核难度远大于教学考核的难度。大部分高校教师认为只要能够维持教学现状,短期内仍然可以相对容易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更新难度更大。

再次,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和效果。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中,高等院校对层次水平较高的教师,尤其是高学历人才进行了引进,教师团队更具年轻化,直接增强了教师学科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然而,在实践方面,教学工作中实际信息化基本训练均不到位,教师各自为战,各显神通,大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始终以传统讲授式为主。个体教师在各种比赛、课程建设等平台上开展信息化教学尝试时,常常遇到课程设计、信息技术使用等难题。有些难题是教师凭借个人力量很难解决的,如设备问题、技术处理问题等。教学实践与经验的缺失,让教师实战能力更加脆弱。从效果上看,只有少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取得一定成果。

最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保障和环境打造。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引起院系教师的注意,但是在落实到教师实际工作中,成为正常工作之外的又一项学习任务,在现有的相对饱和的工作内容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高校教师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各项政策的保障更多地在于硬件环境的更新,如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无线网络的覆盖等,忽视了对敢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个体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包括尝试失败的认可和肯定。这些,也需要通过各项制度给予保障。

3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3.1 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迁移

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唯一的教学来源,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这就是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转变思想,对个人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高校要在保持教师教学主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尊重,进而在教学中充分彰显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高校要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配备硬件与软件设施,为信息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3]。

3.2 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实操培训

高校要根据实际需要构建与高校教师信息能力提升为主的系统组织,并开展教师培训与研究交流,以保证教师教学能力实质性提高,与其专业化发展需求相适应。为了避免各类形式上的讲座,增强会场学习效果,高校应更多开展有针对性、有专业性的小范围技术传授和现场讲解。

首先,尊重教师个体需求。为教师提供帮助与支持时,不应简单下达培训任务,而应在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活动之前向教师咨询相关意见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师自身需求进行设计并开展提高教师能力的相关活动。对于设计活动而言,要求其丰富多彩,能够与教师个性化需求、课程个性化需要相适应,提供各种资源创建教学发展网络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培训与教师教学改善需求相适应。

其次,积极开展多样化高效培训和反思交流。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相对随意,培训的方式枯燥,组织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效果。因此,高等院校应当借助多样化培训方式,组织并开展持续且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有机结合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两种模式,职前培训时要注重理论学习,保持积极态度和观念培养;职后培训要重视实践操作,课后反思交流。内容上可以组织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反思交流活动,形式上可以组织专题性培训活动。

3.3 加大高校行政部门支持力度和协作力度

高等院校在开展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时,要正确认知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要积极地组织领导团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教学单位的所有教学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保证各部门合作的质量与效果,凝聚各方力量。

3.4 完善制度,全方位激励教师信息教学能力提高

在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教学实践、竞赛以及研究等多个领域中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其次,在教师工作考核中要给予认可和肯定。再次,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竞赛,对教学创新人才进行深入地挖掘,进而加大支持与激励的力度,特别是研究项目的申报上给予优先权,鼓励其科教融合,将教师教学创新,技术更新与科研结合。最后,职称晋升以及国家级别进修培训选拔方面给予抚育优先的权利,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积极性予以全面调动。高校在以上内容落实中要形成制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制度保障。

3.5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信息化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开展信息化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手段,更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有效参与和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学生首先需要认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主动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主动筛选、收集学习资源,并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以信息化途径完成知识迁移,在信息化平台上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普及应用,高等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养和提升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需要积极地树立现代化教学思想,强化自身现代信息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强化专业化的教学能力,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化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信息化培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