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炎林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
音乐作品是表情达意的基本方法之一,不单是单纯的音乐欣赏。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具有独特性,融合音乐作品的曲式,把握作品的主题,表现作者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作品是由曲调构成,并形成一定的规律与格式,每个段落曲调的共性就是曲式。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段落内具有稳定、旋律性强等特点。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作者的创作在最初要有相应的乐曲结构,相当于一个框架,再根据框架填充旋律,这个框架就可以称为“曲式”。曲式在音乐作品的创作思维上起着规范的作用,有助于创作者表达主题,需要有整体的概念叙述再进行精细的补充。音乐的曲式有助于创作者进行作品对比与改编,进而丰富自己的音乐创作,将原有的音乐素材进行重新编排。根据曲式的四大原则:对比、展开、变奏、重复,来使得音乐形象更加多元丰富。我国著名理论作曲家杨儒怀教授对曲式有独到的见解,并根据曲式的共性,将曲式划分为:“并列曲式”“套曲曲式”“奏鸣曲式”等一系列曲式。曲式的确立是通过对每部作品的音乐元素进行对比分析中得出的,在作品的主题表达上有明显的立意和相成的连续性。
例如,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副主席贺绿汀,于1934年进入电影界,并开始为电影作品作曲,包含影片《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船家女》等20多部,电影《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天涯歌女》尤为出名,至今家喻户晓、久唱不衰。如果说电影主题是电影的整体框架,那么曲式就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框架了。贺绿汀在了解电影的主题后,音乐创作也随之展开,这一时期的特点也较为鲜明。再对比一下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游击队歌》《中华儿女》曲式,由于内容的变化,曲式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可以看出,曲式在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1]。
曲式的出现实质上是晚于音乐作品内容的,所以在音乐作品创作的最初,是要经过之前已有的音乐形式进行二次编曲。但随着音乐理论家的整理和归纳,逐渐出现了曲式,一部完整的作品由若干个音乐段落构成,而对众多音乐作品,是无法对其进行较为合理的整合,先前的分类类别之间都有相对的覆盖性,所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共性与特性,开始逐渐用曲式进行音乐分类,并在曲式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通过音乐理论家们经验的积累和音乐技术的不断提高,曲式结构日趋完善。音乐作品的整理与曲式的出现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发展,最终得到了较为完整的曲式结构分类,这对音乐作品的整理和归纳作用较大。
例如,1770年—1830年的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其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一般都有3或4个乐章,都采用了严谨的奏鸣曲套曲曲式。这样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的分类就十分明晰了,也有助于后人对作曲家作品的深度理解。
在创作音乐作品方面,提到了曲式的四大原则:对比、展开、变奏、重复[2]。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受众对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对音乐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将相同曲式的音乐作品综合对比,框架结构相似,对曲式以及曲式背后的人文因素、历史因素都会了解的更为到位。只有完整的了解到这部音乐作品的“前因后果”,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要表达的情绪才会被观众了解,如果作者只是单纯有作品,但是听众无法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感情,那么在音乐的艺术情感传达方面,就是失败的。所以曲式的出现有助于受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提高观众的接纳程度,提高受众量。
在音乐作品中,主题作为一部作品的基调,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有把握好作品的主题,就会破坏作品的氛围。主题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最终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就是展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必须契合主题,达到主题、旋律、歌词的“三位一体”。曲式与主题在作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起到把握作品整体的作用。
在作品构思方面,由于作品的演唱以流行音乐为主,所以拿流行音乐为例,普遍流行歌曲的结构是由主题、副歌(即歌曲的高潮部分)、过度歌词、流行歌词、间奏旋律组成。根据歌曲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副歌部分旋律最为朗朗上口,所以一般歌手在宣传歌曲的时候,最先曝光的部分就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一般副歌部分作者表达的感情最为浓烈,完全符合曲式的四大原则,副歌的旋律和节奏情感相比歌曲前部分更为强烈,节奏感也更强,较之前反差较大;而副歌在歌词上特征也较为明显,歌词以重复排比的句式为主,传播性更加广泛;在这个阶段,情感得以发展,讲述的故事也得以展开,继而有后续,直到歌曲结束收尾。
一般传唱程度高的歌曲,歌手都是代入了强烈的感情的,所以作品蕴含的主题需要歌手去通过嗓音和情感作为媒介进行传递。同一首歌,不同的歌手进行演唱,传递出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唱歌技巧其实是要后于情感传递的,歌手要把握住情感的变化,将作品准确的表达。达到听众能单纯听取声音就好像领略到作者的情感的效果。
就一部音乐作品而言,都有写作背景和主题故事,作为演唱者,要了解作品的详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会得知作品的情感以及烘托的情绪。将一部音乐作品看作是一篇文章一样研读,作品的脉络就是曲式的另一种体现,这是真正进行演唱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如此,还要联系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将自身融入到所表达的时代去,才会更好的展现和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例如中国从2007年开始大范围流行中国风融合R&B音乐,有不少歌手出的专辑或单曲中都有涵盖。如魏晨《少年游》、胡彦斌《红颜》、后弦《下完这场雨》,讲述的是古代才子佳人或者近代动荡年代的男女爱情故事,这就要求歌手要了解不同年代的背景,才可以更好的诠释歌曲。
音乐感情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是呈递进式的,所以歌曲最初的情绪要含蓄隽永,不宜过分表达,到了副歌部分,情绪达到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需要情感的爆发,进而带动听众情绪。不同的乐句、不同的节奏、不同的乐段、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拍……歌手不单单是要把这首歌曲不跑调的唱出来,更要仔细研磨作曲的手法,准确把握情感节奏点。
音乐是一种语言,用于表达情感,讲述故事,而曲式相当于情感的框架、故事的结构。曲式的出现是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巨大突破,根据曲式,将音乐作品进行多方面的划分,为音乐的表达提供帮助,展现给听众以听觉盛宴。深入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与主题,未来的音乐作品曲式分析会更加成熟,并非拘泥于某个类型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强烈,乐曲类型不断推陈出新,乐曲曲式将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