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偲婵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6)
如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有诸多看法。很多人把人工智能等同于机器学习,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全面。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相反,人工智能从属于交叉学科领域。人工智能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研究,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者还需要具备心理学、哲学、数学、以及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是通过研究人类活动规律,从而创造出能模仿人类活动的人工系统科学技术。人类研究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一种机器,这种机器能够通过模仿人类某项或者多项有规律的活动,执行一种或者多种工作,从而代替人类活动。
人工智能虽然诞生于现代,但是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代,人工智能就已经被提及。在诸多古神话传说中,技艺高超的工匠可以制造出一种手工人,并赋予其一些人类活动的能力,帮助从事人类事业。这种手工人,就是现在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例如希腊神话中的托斯的黄金人、自动人偶,中世纪的巫术和炼金术赋予无生命物质的魔像,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的人造人。
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的诞生,归功于计算机科学的重大发明和突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计算机技术有了重大发展,人们纷纷开始把目光投向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诞生。
1956年夏天,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一场长达2个月的学术研究讨论会议,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为人工智能。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并确定了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由此正式诞生了人工智能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参加这次会议的诸多人员也成为了日后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和贡献者,接下来10年中,均由他们引领人工智能研究走向繁荣。
这次会议以后,学界初步划分了人工智能研究的3个领域,3大领军派别分别带着自己的研究者,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3种主流观点即控制论、图灵测试以及符号推理。1956年到1974年,堪称人工智能的黄金年代,也可以称之为大发展的时代。在其后数年,开发出诸多神奇的程序,计算机不仅可以用来学习数学几何,还可以学习英语,也可以设定游戏系统。研究者们对此产生无比乐观的期望,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将会出现完全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即完全智能的系统,许多国家和政府也相继投入了大笔资金研究这一领域[1]。
但是,由于当时的部分研究者们过于乐观,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研究领域的形势以及难度未能作出正确判断。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工智能开始遇到研究瓶颈,预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也并未完成。人工智能开始遭受人们的误解,甚至出现了一批反人工智能的派别,其中以大学派为首。由于技术上的停滞不前,投资机构也纷纷开始撤回和停止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面对技术瓶颈、公众激烈批评、质疑声以及撤资的压力,人工智能进入了长达10年的低谷。
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没落,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契机。日本政府重新投资人工智能的研究,并且特意为此制订了为期10年的研究计划。在日本这一研究计划的带领下,人工智能领域重获“新生”。知识处理成为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再一次形成一股热潮,专家学者也纷纷获得了业界认可,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方向,知识革命时代到来了[2]。随着日本为人工智能的专项计划研究拨款8亿5000万日元,其他国家也纷纷做出回应。例如,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各国逐渐加大投资力度,这一时期一些国家的投资是之前的3倍。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兴衰与复兴,业已实现了最初的许多规划,其科技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技术产业与领域之中。除了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当然也离不开专家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研究。但是,目前距学界最初提出研究出达到人类智力水平的人工智能,这一目标始终未能完成。在一些商业领域,人工智能的声誉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些许影响。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中国的起步较晚,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直到这些国家研究人工智能长达20年后,中国才开始重视起人工智能领域。虽然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研发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新科技,如讯飞翻译机、人工智能音箱、全球首个AI视觉成像芯片以及自动驾驶“征程”处理器,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近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研究,各项投资、教育技术以及各种研究会议的召开,无疑展示了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尽管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水平暂时还无法与人工智能强国并驾齐驱,但发展速度无不显示了所具有的的无限潜力,尤其是在仿生学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已取得重大进展[3]。
关于人工智能的前景,也并不是所有人一致看好,至今已形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将继续取得重大发展与突破,并引发第4次工业革命,该概念于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引起失业与恐慌,限制人类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人类的生存危机。譬如,物理学权威斯蒂芬·威廉·霍金、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以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均在公众场合对人工智能提出过质疑[4]。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大量人类不想做、不能做的工作,而且人工智能的效率极高,能够持续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还会代替部分人类工作,代替人类做家务,帮助人类学习,甚至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实时监护人类的健康,生病了直接给人来治疗,延长人类的寿命,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任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大的威胁就是失去控制,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无论人工智能将来会如何发展,都必须保证始终受人类控制、为人类服务,这样人类才会更加容易地接受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