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会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喜爱和热情,不断熏陶、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爱学、好学、乐学的学习状态,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以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教学的思考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学;教学模式;活动设计
学生天生对世界上的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具有求知欲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情感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们建立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初次接触到数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和繁杂程度,往往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降低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展情感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构建真实、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改革。
比如,在小学数学加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以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被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加法原理。例如,在“7+8”的教学中,教师准备15个羽毛球和一个可以只能裝10个羽毛球的盒子,首先将15个羽毛球分成两堆,一堆7个,一堆8个羽毛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对全部羽毛球的数量进行计算,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将10个羽毛球装到盒子里,剩下5个羽毛球,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7+8=15”,引导学生将加法当作容器,容器装满进位,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及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探究中的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二、利用直观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习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设计数学问题,采用直观、情感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习题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整体性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比如,已知小明家养了鸡和鸭共30只,其中鸡有20只,问鸭有多少只?在上述数学习题的讲解中,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引导学生掌握已知的数学条件,为之后讲解步骤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然后,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群鸡和鸭一共30只,将上个图片一分为二,分成一群鸡和一群20只的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实物代替鸡和鸭,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清自身的解题思路,拓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在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数学规律,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在小学一年级教学课堂上,经常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体呈现出单一的教学问题,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应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合理性、科学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便于情感教学策略的渗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情,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比如,在小学数学“同样多”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对手指的数学游戏,以“拿出我的左手,拿出我的右手,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详细指导学生们操作过程,同时以拍手环节来结束手指游戏,活跃数学活动氛围。将数学游戏作为媒介,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质量。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和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数学活动,以优美的语言对整个数学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融入数学问题中,发散自身的数学思维,同时产生愉悦的心情,顺应教育事业改革的方向,全面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数学人才。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同时教师以直观的模式对数学习题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数学习题解答技巧,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全面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整体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