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作为“听说读写”中的重要一项,写作教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然而,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习作的需求,急需在“评”上下功夫,开展多元化的写作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多元评价;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的习作指导,实施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写、以改促文”,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习作能力,就显得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一、习作评改的含义
习作评改,就是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及修改,其作为本次习作与下次习作的连接桥梁,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补充、延伸与拓展,并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反馈作用。习作教学中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渗透创新精神与意识,合理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充分发挥评改的诊断与反馈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的现状分析
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习作评改基本都是教师占据主导、包办地位,学生的写作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师未能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也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未能了解个人作文的优劣,也不能及时改善不足。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有效提升,习作指导的效率也较低;同时,作文评改应有的诊断与反馈等作用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评价方式呈现单一化趋势,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加大、繁琐,造成评价变成可有可无的教学附属品。
因此,小学語文中的习作指导,应在“评”上下功夫,习作评改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评价的目的不只在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素质教育。
三、小学语文习作指导中多元化评价的应用策略
1.评价主体、方式与标准等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习作指导中,评价主体应合理拓宽,评价者不能只是教师,以避免小学生作文模式与思维的同化。建议一篇习作由不同的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内部进行互相评价,以减少对小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关注对学生习作过程中的字、词、句等的批注修改的同时,还应评价学生对习作主题的把握程度,在习作评改中注重人文关怀与思想的渗透,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另外,教师应开拓更多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如:教师可利用自习时间和课余时间,面对面地评价学生的习作,或将习作评价穿插在语文教学之中,情况允许的可以拓展课外知识方面的评价,鼓励学生了解掌握更多、更有益的文化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其习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2.善用“欣赏”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欣赏,对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应善用“欣赏”的评价方式,如:多鼓励少斥责、多感动少失落,用“放大镜”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任何一点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与热情,帮助其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习作全篇欣赏,也可欣赏其作文的某一段落或某一方面,或作文选材与布局谋篇;同时,应用宣读、投稿给广播站、张贴黑板报、学校作文集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习作,尽力为其提供被“欣赏”的机会,从而增强其写作自信心,促使其感悟成功,并投身其中。
3.不断更新、创新评价方法
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中,合理、出彩的评价越发显得具有现实意义。评价的指导性、启发性、鼓励性、创意性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一个同学这样描写春色:“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教师就可以在评价中这样标注:“蓬松”主要用来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呢?有没有更恰当的一个词呢?这样,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将“蓬松”变为“复苏”。这样商量化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从而促使其主动思考,并得到最好的写作效果;同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大加赞赏: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评”作为让学生经历语言发现、加工、吸收、鉴赏与提高的这个过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评价方式与方法,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其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其提高认识,进而不断提升其作文水平与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换个思路评改学生作文[J].随笔与感悟,2010(1):63.
[2]孔荣.以评促写,相得益彰:习作教学中学生互评的问题与思考[J].文学教育,2014(8):12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