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工科人才培养

2018-03-06 12:47曹元军卢意宋正和
职业时空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曹元军 卢意 宋正和

摘要:产教融合教学,有利于高职院校为地方和社会培养卓越高职人才。针对高职工科专业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因地制宜“引企入校”、因材施教、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相应的课程标准及其体系,执行产教融合课程教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培养出满足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劳动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教学理念,源于西方职业教育,最为成功的模式是德国的双元制教学[1,2],为战后德国制造业腾飞培养了大批量的优秀技能型劳动者,因此,产教融合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国务院办公厅[2017]95号文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高职院校在当前迫切需要“引企入教”教学改革,学校教学应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特色园区联结,让企业深度参与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以适应国家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外职业教育成果表明[3,4],经过长期检验,产教融合引导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双向对接,形成校企稳定互惠的利益共同体。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对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然而要充分实现高职专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必须先行制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更快达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高职工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工科教育,主要为地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关键是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工科专业办学特点,产教融合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显然,产教融合作为高等职业工科教育改革的方向,不仅是高职工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重点培养以工科专业技能为本位职业能力的基石。因此,高职工科专业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树立高职工科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观念。

(二)高职工科专业就业形势的需要

大量国内外有关工业文献报道表明,目前世界制造业尤其在我国市场,是非常缺乏大批技术精良的工业人才[5,6]。然而高职工科学生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能够在工业企业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并不多,由于在工业企业内工作比较辛苦,毕业生整体上就业质量并不高。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固然有企业人才流动高、拔尖人才尤其是骨干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失衡等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普通专科毕业生,离大中型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毕业生素质满足不了服务地方企业的实际技术需求。而且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产教”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一急迫而突出的问题,理应建立起“产教融合”的高职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正确把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内涵

创新作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其一是创新实践不能违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其二是创新活动必须是将新的方法和理念付诸于实践,以促使事物活动的發生结果符合人们期望的、有重大变化的改变。从长远看,“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一定位决定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产教融合”逆向工程理念

逆向工程是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重现该产品的生产设计过程。该种逆向工程理念应用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就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当前工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用人需求和职业标准,提炼出就业岗位技能和岗位职业素质要点,确保工科专业学生学到工业企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技能,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据此制定出产教融合模式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授课计划,建立与之相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三)定位学生就业岗位

根据工业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和高职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培养相应的产品设计、加工、检验等工作岗位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有着明确的工科技术专业学习目标、专业就业方向,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会产生强烈的角色认同感,也就有学好专业知识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向技术能手转变的角色过渡。

(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同行职业技能和能吃苦懂安全生产的两个主要方面职业素质。同行业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产品图纸识图能力、设计能力、加工精度控制能力、成品半成品质量检验能力。通过大量的产教融合教学项目实战演练,使学生完全掌握产品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完成所需技能。工科从业者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能够适应工业企业的工作特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工业行业需要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体魄,能够在工作压力下坚持学习和踏实工作,还应具备专业知识更新学习的主动性和超前意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与同事之间的沟通表达能力,及其班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锻炼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全面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达到工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素质要求,从而实现高职工科专业学生在大中型企业高质量就业。

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一)树立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及要求,工科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工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工科专业的发展要紧贴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树立高职工科专业新的人才理念。首先,教师要树立“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同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要加大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比例,合理高效进行学工交替教学,而校内则需要加大实践教学设备仪器的投入,强调专业知识、生产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第三,学校教学评价应从以专业理论知识考核为主,转向与企业一起以实际技能考核为主,从学校校内考核为主转向企业和行业多元主体的全面评价。

(二)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和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福造船)紧密合作为例。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教研室准确把握大型造船企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对船舶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船舶产业成组技术生产特点,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教学与导学督学制度建设、课程教学机构设置等方面形成特色,为校内专任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保证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造船企业更深度地参与专业课程教学,确保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合生产实际需要。

双赢才是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前提。在学校大力支持下,该船舶教研室与三福造船在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校企人才与生产设备资源共享、造船技术研发等多方位深层次展开合作。该船舶教研室不断满足三福造船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造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动力;该船舶教研室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三福造船等企业船舶生产技术改造与工艺革新,为造船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公关,推进造船企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借助造船生产实训与实习安排学生进行车间船舶放样、焊接、装配、检验等工作,还可以解决因企业生产任务增加造成的燃眉之急。

造船企业要支持并组织造船技术专家、工程技术骨干指导并参与该船舶教研室专业教学工作,帮助学校制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大型造船企业的资源优势为该船舶教研室提供良好的“厂中校”实习实训场所,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现代化造船工作情境中学习与训练,提高造船职业技能;支持该船舶教研室教师到船舶企业参与造船技术开发活动,推动该船舶教研室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三)制定“产教融合”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办法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运行办法;而工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生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专业课程核心内容,突出了工科专业教学中的过程性、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评价,并成为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重点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注重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课程教学各环节设计与教学项目目标衔接的合理性,从整体上保证高职工科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是注重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际能力的质量评价,客观制定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参与生产实际能力考核与评价方法和参数指标。第三,注重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實训教学评价一体化、校内专业课程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训活动评价一体化,高职工科专业教学需要特别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将工科专业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重视企业专家对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意见,提高工科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的合理性。

(四)构建有利于“产教融合”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管理机制

构建“产教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深化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机制是以教学制度和学校组织为载体,并需要运用高效合理的运行手段加以实施,创新高职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完善教学制度、课程教学组织、监控与评价机制高效运行的保障下来完成。

第一是制定保障制度,促进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高效的保障制度建立,有利于激发工科专业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专业重点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思维、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保障制度必须要发挥宏观与微观约束作用,在指导工科专业教学活动按照高职教学规律办事、规范课程教学行为上发挥管理职能。

第二是建立专业共建共管指导委员会,促进工科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人才培养,决定了工科专业教学工作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组织架构,建立由工科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指导委员会,其组成成员由企业行业专家、系主任、工科专业任课教师代表参加的全过程专业共建共管,指导工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深度参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职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元军.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质保体系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38-41.

[2] 刘立新.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24.

[3] 克劳斯·贝克(德), 徐国庆(译). 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4]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 高智华,齐雪茹,王飒爽.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1):21-24.

[6] 王敦.论高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17,(3):85-89.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