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方人对中国农民形象的误读
——以赛珍珠作品《大地》为例

2018-03-06 15:38韦亚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赛珍珠西方人大地

乔 露 赵 青 韦亚玲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 710130)

在当今这个信息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主流,全球性视野普遍存在。在20世纪的美国文学史上,赛珍珠和她的作品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但在中国,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深入,赛珍珠及其作品愈来愈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

1 作者及作品介绍

赛珍珠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1938年凭借《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以及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和丈夫在宿州生活的日子里,接触了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并亲眼见证了他们在天灾人祸中的挣扎拼搏。《大地》讲述的是一个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普通的农民——王龙,花钱从姓黄的大户人家领回一个“不是很好看,没人要”的丫头——阿兰,两个普通的穷苦百姓的日子从此渐渐的有了幸福的转机。他们辛苦的在大地上耕作,不断生儿养女,其中也熬过了荒年和匪乱,也曾离乡背井,后来竟广有田产,也成了大户人家。王龙像那个时期的有钱男人一样,开始嫌弃结发妻子阿兰,并纳了一房小妾,阿兰在精疲力竭地经历了自己的大半生之后死去了。这就是王龙和阿兰用一生在“大地”上写成的故事。

2 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

中国人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欧美文艺作品中大多是供人取笑、侮辱的丑角,如音乐剧《鸦片王国的国王》、闹剧《阿兴!》等。20世纪初英国人罗姆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是在美国和欧洲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有关华人的文学作品,这部充满了对中国人民敌意的小说,却在当时的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中成了家喻户晓之作。

那些由于政治纷争、种族或文化歧视而衍生的定型化偏见,那些以自我为中心,贬抑他者,在自我与他者之间灌输主仆尊卑、贵贱对立的种种失误,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中国人形象。奇怪而不可思议的“阿兴”是一种中国形象,卑劣而危险的“傅满洲”是另一种中国形象,前一种中国形象可笑,后一种中国形象可怕。这是《大地》出现时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背景。《大地》以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赛珍珠自己体会到的“那个中国”形象,再现了一个西方世界想象中的“中国”原型。

3 《大地》对中国农民形象误读的原因

《大地》中所描绘的那个世界牢牢的被人的本能所主宰:男人的本能是拥有土地,女人的本能是绝对服从。不断的灾荒战乱、不停骚扰农民的官匪强盗等一系列天灾人祸穿插于故事之间,这一切组成了《大地》的故事背景和内容。但作者在创作时对当时的中国环境及农民生活理解过于片面。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赛珍珠曾在中国的经历让她对中国的革命运动有了片面的理解,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流落出对战争异常的反感与厌恶,革命战争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国人的冷漠使赛珍珠深深地意识到,尽管她长期生活在中国,但仍然是一位客居他乡的异乡人。“异乡人”这种特殊意识对赛珍珠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这与赛珍珠幼年时在中国生活的环境也有一定关系。她的父母为方便传教,选择居住在中国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因此,赛珍珠的身边大多是穷苦百姓和未受过教育的农民,而这类群体的知识有限,接受到的战争、动乱等信息大多也是靠“听说”——这种大众传播方式得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在创作故事背景时的真实性。

第三,赛珍珠受自身宗教立场和宗教观点的影响,并没有真正懂得当时的中国农村以至中国社会。作为一个在当时身为“上流世界”并具有宗教观念的西方人,赛珍珠必然会处在一个“居高临下”的地位描写地位低下的中国农民。

第四,赛珍珠本身是个非阶级论者。她更偏向从民族内部深沉的文化结构入手,来对人类社会进行观察描写,进而揭示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她前期所有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更多地采用了整合的手法——即把一些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而不是仔细剖析,所以她的作品并不专注于某一特定的静止的阶级。

4 结论:对《大地》中国农民形象的思考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结合。作者采用了“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她在某些方面上暗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与中国革命,正将那个深入到泥土之中的“乡土中国”连根拔起。赛珍珠写的是中国故事,却表现出某种美国精神,她使她的西方读者、观众在小说里体会到中国人的“人性”。在西方历史上尽管有歌德那样的大师一再表示中国人与西方人具有共同的人性,但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却始终赋予中国人一种怪异的、不可思议的“东方性”,强调中国人与西方的相反特征,这是典型的东方主义想象。不同时代西方的中国形象文本,只有让西方人看到自己时,才能够被普遍接受并发挥其影响。

从对《大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赛珍珠创作的优势来源于她所具有的双重视域。赛珍珠作为一个外国作家,以文化为切入点描写中国农村和城镇的生活,用恰如其分的语言,使西方人自然接受而不感陌生,并并以其独特的文化身份,“双焦透视”中西文化,体验并感悟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以跨文化创作寻求不同文化间的融通之道,倡导中西文化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从而形成了其极具历史前瞻性的中西文化和合思想。当然,也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碰撞,致使赛珍珠的作品中出现了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合的一面。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无论政治观点亦或写作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某些变化乃至实质性的变化并不奇怪,因此应该历史地对待这种变化。通过文学研究对通俗文学和流行作品的价值进行新的评价,不仅有助于缩小文学研究与广大读者的距离,而且也可以避免对流行作品的笼统否定,这些正是当今跨文化对话理应涉及和思考的几大方面。

猜你喜欢
赛珍珠西方人大地
大地之歌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大地之灯
大地黄好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