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徐州 221004)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相继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结合目前的立德树人现状,高校如何创建有效的四维构架来实现终极目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依据江苏5所高等院校的调查问卷,显示调查对象中,男生占46.63%,女性大学生占53.37%;大一的学生占29.15%,大二的占36.43%,大三的占28.87%,大四的占5.55%。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个体深度访谈的方法,其中发放问卷1000份,参与个案访谈的志愿者25名,回收有效问卷969份,有效率为 96.9%。并且,问卷内容涉及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容、立德树人的现状、立德树人的认识、立德树人工作出现的问题等多方面板块的具体信息。
目前高校立德树人出现的问题:立德树人意识低、立德树人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评估、缺乏科学组织与培训、大学生立德树人意识偏弱、德行素质偏低五个方面的比率相差不大;在立德树人培育渠道上,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立德树人有帮助吗占12.10%,明显很高;当下立德树人的养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自己看书学习或看课外书与社会影响分别占据了40%与36%的比例;大学生德行的程度如何:不错、还可以与一般般、也就那样,分别占据了52%与48%;对大学生德行素质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调研的顺序为:课后放到相应的环境培养、构建大学生德行教育机制、开展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学生自己好好学习;你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活动是否有信心,数据显示有40%的人表示有信心;非德行为对立德树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现今的自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立德树人,切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教育的四维,犹如国之四维,《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其中任何一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随意倾危也。教育的四维也同样意义非凡每一个维度都起着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
2.1.1 国家宏观引领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时代主题,必须要顺应时代挑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目前的青少年成长情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不足之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主要表现为,全球化时代多国文化的交融,非常容易造成青少年的价值观偏颇;全球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容易导致青少年沟通减少和道德的冷漠;目前的功利化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对青少年儿童成“才”关注有余,成“人”关注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是我们时代的变迁所导致的。
国家的发展建设从全局大局出发,制定策略性大政方针,给予社会一个方向性的引领,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是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十九大报告明确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
2.1.2 高校教育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些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目前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个思政”为抓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加大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力度。高校要密切结合国家的教育放置,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立德树人教育模式,制定适合学生成长的方案,切实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
首先,高校科学构建四维模式。高校要科学谋划与国家上层政策、家庭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的关联,合理构建四维模式,如何响应国家的立德树人号召落实政策文件精神,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有效沟通,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其次,要创新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课程内容,高校德育理论课教师要有敬业之心与乐业之情,实现课题教学的情感化,因为有了敬业之心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尽心;有了乐业之情才会产生对自我劳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要求德育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增进对德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因为德育的实施效果不在于施教者的道德知识的宽广度,而在于施教者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有吸引有感化。校方努力采取学科、教学、后勤等多方面统筹配合,把思想引领培育工作渗透到方方面面。
再者, 坚持进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极具意义的大学现象,具有升华思想、激扬精神、醇化道德、陶冶灵魂的功能。校园精神文化要体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始终站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在文化内涵上突出新特点,体现新内容、吸纳新元素,融入新思想;校园精神文化应当着眼于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文化中。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生活方式,应该能够引领社会精神生活,大学里的师生应当沉静安然,大学里的师生应当笃定泰然,远离“有智商没教养,有青春没热血,有个性没品行”的评价。
2.1.3 家庭氛围熏陶
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家庭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有好的家风家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关注孩子的内心,要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心灵港湾。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我们的古人深悟治家对治国的重要。《大学》指出:“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我们国人的世界观中,只有家庭和谐美满,国家才会安定团结,社会才会繁荣富强。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教育就是儒家思想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要让家长切实认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要帮助家长做一个成功的家长,学会亲子沟通方法,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设计等等。通过召开家长交流会、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庭教育困惑问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教育责任,注重自我修养、自我教育和言传身教,养成良好家风,逐步改变不良的社会风气,努力让家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1.4 个人自我提升
虽然有家庭的熏陶、高校的引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个人的成长意愿,是否有理想有抱负,希望自己的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对于德的认识体悟的深度都会影响立德树人的效果。
中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个体修行,这种个体修行包括:一是“重学”,“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子张》),中国古代对学习道德知识非常重视,孔子一生即是如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是“内省”,“吾日三省我身”,“躬自厚薄责于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闲而内自省也”;要时时刻刻收敛身心,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放松;存心养义,要保存个人先天具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尽量抵制诱惑,保持原有的善良。三是“力行”,不仅要重视学习内省,更要加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此四维的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既独立存在又彼此联系,国家的大政方针要靠教育部门去落实,教育部门要依靠家庭的支持配合,家庭的培养要注重个体的自觉自省,此四维的彼此关联对于立德树人的最终实现意义深远。
2.2.1 国家与高校
我国自古就有道德思想融入政治思想的传统,古代封建统治阶级重视德育,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克明俊德、上教下化、明道善策、举贤任能、礼乐结合。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作为统治者希望建立一种稳定有序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稳定秩序,因而看重“德治”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思想。
学校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道德教育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即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而使人的善良方面不断增长,在古代,统治阶级将教育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任务之一,强调学校教育的两大功能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和培育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的悠久历史,五千年的文明最终要带引我们走进文明,实现人的更进步、社会的前进,国家的教育政策的确立,需要高校第结合文件精神进行规划部署,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2.2.2 大家与小家
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居于及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有着无可取代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在古代中国,家庭的伦理道德不但是培育子女人格的因素、更是推动国家政治机器的重要动力之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齐家”而后“治国”,他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对好家风的重视,始终如一,他一直提倡向榜样学习,做好家风建设的表率,因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家风?他曾一语道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2.2.3 高校、家庭与个人
学校的立德树人的目标实现必定要和家庭教育紧密连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段教育,高校同学在学校的大环境下,会受到学校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尽管大多已成年,但是人生观、价值观可能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可能还不准确,尤其高校的低年级同学,从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状态到大学的过度放松状态,对他们的身心成长都是一种刺激,目前是社会环境容易误导学生,导致学生的价值观过于物质化,而精神的需求相对会忽略,导致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求降低,在此种情况下高校的措施与家庭的配合,家校的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德行品性的提升意义深远,
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德行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大学生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较少,但是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依然可以将两代人紧密相连,父母给予孩子的影响将会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所以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将会对孩子的德性修养的教育起到预期效果,树人的目的也借此达成,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
根据新时期的特点,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文中 的四维互相关联又彼此制约,国家的教育导向引领学校的方向,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家庭对个人的熏陶,任何一维的偏离或脱轨都会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四者的有效融合才会有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