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2018-03-05 21:18严军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思路解题

严军华

摘要:由于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多学生对其产生了畏难情绪,以至于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为了开展有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提升,本文探讨了几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仅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缺乏的不是勤奋和刻苦,而是数学运用能力和数学素养。有的学生听得懂教师讲的课,但不会独立解题,这种学生缺乏的就是数学运用能力。由于初中是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高效数学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群体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起重要作用,后者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对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学生需要多长时间理解和消化?”“对教学中的提问,学生的理解是否和教师一样?”等问题后再进行备课,这才是真正为学生准备的課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传授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经常问学生听懂了吗,学生总是大声回答听懂了。可结果学生还是不会解题,不会独立解决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生如何审题,而只是讲解了解题过程。对于解惑过程,学生自然能听懂,因为教师讲解的是正确的解题过程,而不是解惑的思路和方法,但学生碰到问题时,便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也不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定义或概念的本质属性,知道这个概念讲的是什么;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挖掘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点,以及和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在讲解例题时,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读题,读懂每句话、每个条件传递的是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或数学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翻译成解题条件;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弄明白这道题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还可以怎样出题,在多种方法中选择哪种方法最合适。当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学生自然能够独立解题了。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习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时间,当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点,对题目的解答都有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以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当点评者。反之,学生对解题有自己看法,急于知道思路的对错,却没有机会验证时,就会无心听课,降低听课效率。此外,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的题目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现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能够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表达的正确性,这正是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体现。

教师传统的讲课方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另外一部分学生处于“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状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机会碰撞出思维火花,因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是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分组教学能够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

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都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个别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在讨论中,教师要照顾各层次学生,让他们轮流发言。通过教学反馈,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普通教学方法。

分组教学优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小组讨论使得每个学生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也能主动询问,达到了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效果;第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每个人思考一点便能解决问题,这是协作的效果;第三,小组讨论使得优生懂得帮助他人,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优生会自然地论述自己的解题思路,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第四,小组讨论集全班智慧于一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能将大家的想法反馈出来。

高效课堂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师一直探究的课堂模式,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时刻铭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探究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江西新余>)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思路解题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的思路我做主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