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摘要]“生为本”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行为,只有尊重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从教学的细节着手,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生为本 学生成长
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得到成长与发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让课堂由“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手,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使课堂教学因学生的灵动思维而更加精彩。
一、创设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引领,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成功的体验。传统教学中的“是不是”“对不对”等“询问”,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可谓是无效问题。而真正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教师就是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让学生乐于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对于梯形的面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式来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如在探究三角形面积时,我们可以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你能够尝试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在学生尝试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其中一个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后,学生就可以顺利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如你能够将梯形通过剪、拼的方式转化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从而验证梯形的面积吗?在展示时,有的同学沿梯形一条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有的同学沿一个顶点和对腰的中点剪开,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同学沿两腰的中点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强化合作学习。彰显团队合作力量
教学不是“1+1=2”,更需要的是“1+1>2”,课堂中的合作交流让“高效”成为可能。合作学习不只是小组内的思想互换,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整合,让不同的想法融为一体才能展现出本组的特色,也才能体现出小组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以人为本”需要的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与发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合作中的思维碰撞为团队汲取了力量,也为个人成长注入了养分,让成长成为必然。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出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并将课堂转移到操场,真正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掌握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各小组内进行了分工,有的同学负责拿标杆、有的同学负责测量影长、有的同学负责记录,在合作中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同时在操作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本意。在计算环节,小组内每人都动手算一算,对不同的答案,组内进行交流,找出错误的地方,帮助出现错误的同学订正,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得到成长与进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注重课外延伸,拓展学生视野范围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教学,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才能实现教学的多位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数学知识,如亲身体验,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使教学在学生的体验中实现生成,使教学在学生的总结与反思中升华,也让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时,对于2、5、3倍数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百数表中画出,观察并总结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其他数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对学生提出诸如4的倍数、7的倍数的特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究,可以是自己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而得出结论,也可以借助于“百度”进行搜索,并在班级交流群中进行交流。如有的同学通过自主探究得出4的倍数只需看后两位,同时联想到在计算闰年时,只需看后两位数就可以直接判断出非整百年是不是闰年,从而使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7的倍数,好多同学运用了搜索的方式,得出将一个整数的个位数截去,用余下的数减去个位数的2倍,如果差是7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这一结论是学生通过搜索得到的,经过了学生的验证与思考,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生为本”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行为,只有尊重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