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志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果没有“玩”的成分,缺乏“探索”的意趣,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它就难以取得此种特殊的“课程身份”。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更大胆、更热情地驱动和鼓励学生去“玩”,良好的、优质的玩不仅不会让学生玩物丧志,还会让他们玩物长志、玩物生智。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课 “玩”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课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课表里排着综合实践活动课,很多教师也上着综合实践活动课,但这样指向学科本源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没认真思考过,也说不清楚。在研究领域,大家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首要特质应该是“玩”
究竟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呢?
搜狗百科这样表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不难看出,上述定义突出了综合二字,是多种教学内容、多种学习方式的一个拼盘。那是不是在别的学科无法安身的内容都是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没有本质的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一个字——玩。
在小学,如果没有“玩”的成分,缺乏“探索”的意趣,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就很难说是成功的、是优秀的,甚至可以说,它就难以取得此种特殊的“课程身份”。
玩是学生的天性,不会玩的学生就不会学习,不会玩的学生就不是正常的、健康的和个性和谐的学生,或者说,他们就是“问题学生”。但“玩”或者学生的“玩”在我们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没有取得“合法的席位”。无论是《三字经》所言:“勤有功,嬉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还是韩愈《进学解》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或者是人人都熟读成诵的劝学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显在或隐在地反对让学生嬉乐,让学生玩耍。这样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也长期禁锢了中国学校的教育观念,中国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所倡导和践行的教育是与“嬉”背离、与“玩”决裂的,也就是说,“与儿童的天性为敌”。
学校教学应该“与孩子的天性合作”。这句话是到中国广西开展华德福教育的德国人卢安克写的一本书的书名。是的,要引导学生走上学习之路,爱学之境,你就必须与他的天性合作,与他本人合作。正如陶行知先生打的一个比方:你摁住鸡的头想让它吃米,它不吃,办法只有一个,把我们的手放开。
比起一般的学科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更大胆、更热情地驱动和鼓励学生们去“玩”,良好的、优质的玩不仅不会让学生玩物丧志,还会让他们玩物长志、玩物生智。即便是成人,包括其中的一些名人,他们也好玩,也在玩中走向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例如,陈省身教授说:“数学好玩”;例如,于光远先生说:“人之初,性本玩”,于先生还倡导把“玩”当成一门学问来做,说要有玩的文化,要玩得有文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都应该在“玩”中,也可以说,人的一生都要有玩的意趣,这种意趣就是所谓的“游戏精神”,笔者把它概括为,好奇的心态、冒险的意愿、探索的热情、发现的眼光和创造的渴望,这些对这个人乃至我们民族创新精神的发展与丰富都极有作用。
当然,“玩”不是、至少不只是闲逛式的玩。(值得一说的是,即便是闲逛式的玩,也未必没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著名儿童文学教育家朱自强先生有一句名言,“让儿童的心灵闲逛”)我们所说的“玩”,其中包含着、充满着探索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探索”,有时候,这两个词是“同义词”,可以“一意两表”。今天可能没有人反对学生去探索现实的生活世界,以及未知世界。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反对学生去“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让学生“玩”起来
玩,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探索,让世界充满多种可能。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些什么注意点呢?
1.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之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功夫既在课内40分钟,也在课外,在师生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提到“综合”二字,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圆融统整,浑然一体,这些当然是“综合”这个关键词的要义所在。但这只是从横向的角度来考查的,看到的是学科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要从纵向的角度来考量,看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这样才有可能把一个问题探索得比较到位,研究得比较透彻,成为一种“深度学习”。没有师生课前相关活动的开展,就没有办法在40分钟内加以实施。它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之维”。
2.综合实践活动课,“智慧在手指间延伸”
“智慧在手指间延伸”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活动,要活必须动,只有动才能活;动当然包括脑动、心动、情动,也不能忽视必要的身动、眼动,以及群体间的互动,特别是手动或指动。我们要努力地让学生们有一双灵巧的手,这双手将是他们今后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动手的课,是“指尖课程”。如《关于“纸”的研究》,让学生们充分动手,无论是用纸品做玩具,还是用废品来造纸,都要花费手指的“功夫”,也都很见手指的“功夫”。
3.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上出“一波三折”的起伏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呈现或要设置疑难情境,要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和行为挫折,要让学生有试错的机会,并由此走向正确,发现规律,认明真理。如《我的旅游计划》,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就人员、时间、经费、物质和设备等资源来设计活动过程,安排各种因素,要求计划清晰、可行。要想完成一份旅游计划有许多问题需要达成一致,而且要做很多的决定。其中,合作和解决问题是他们筹备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不是件简单的事,但是在游戏中,当组员们坐在一起,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时,它会变得非常有趣。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做,还要让学生探索性地做,正所谓“做过的就理解了”,做能给他们带来最为深刻的,“带得走”的体会与经验。
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多次提到:知识的片段化和箱格化使得不可能把握“被交织在一起的东西”。综合实践活动课带领学生面向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世界,以体验知识补充单一的学问知识,以跨学科知识补充单一的学科知识,以主动探究的知识补充被动接受的知识。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玩”的方向上,在“探索”的道路中且行且远,且生且长,且创且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