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造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

2018-03-05 21:33付翠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智力活动创造教育

付翠

[摘要]在陶行知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教育就是把“行”与“知”、“手”与“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创设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创造教育 智力活动 设疑辨难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在陶行知的理论体系中,创造教育就是把“行与知”“手与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他在艰辛探索,实践与实验基础上提出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创造教育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培养出会思考、爱思考、勤思考的学生。

一、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创新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学生越是长大写的作文越是雷同,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的想象力怎么就那么贫乏呢?其实真的是学生的想象力贫乏吗?每个学生都曾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在他们还没有受到大人的“纠正”前,他们的小脑袋里也是天马行空、稀奇古怪的,可随着他们长大,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就开始给他们灌输“正确的观念”,漫天的想象就被生生扼杀了。无数事实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至今都无法翱翔于蓝天;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不可能把世界缩短成地球村;没有大胆的想象,人类永远无法去探寻海洋的秘密……从想象中培养的不就是创造精神吗?

如何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呢?以写作文为例,假如教师要学生写一篇与春天有关的散文,除了提要求讲写法,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去访访春的印记,去感受春的味道,去嗅嗅春的气息。在经过一番观察体验感知后,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就既有真情实感又有奇妙的想象,在这一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着力关注学生的脑力劳动

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首先就是發展他们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学生去觉察事物和现象中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因果联系,使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象成为学生思维的主要对象。最积极最紧张的学习,正是在学生看见了不懂的东西而感到惊奇的时刻进行的。善于观察的学生会从自然界和生活中看到很多不懂的东西,从而感到惊奇,从而引发思考。所以观察力应该成为学生入学后,最先被培养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太多知识性灌输,学生不会思考,语言呆板枯燥。灵动的课堂和生活才有可能成就灵动的心灵和语言。

2.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反映了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所谓发展智力,就是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若要使知识不致成为学生困难的重负,必须使其“活起来”“进入周转”,这首先便要让学生学会借助已积累的知识去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以语文学科为例,词是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单位,学生接触新词之后,除了要保存在记忆里,更重要的是要进入运用,让学生把这些词自然熟练地运用出来。比如,带着学生去观察大自然,观察春天里万物的复苏和生长,在看到令人惊奇赞叹的事物时,引导学生能用词语表达出来,把学生引入活动中和实践中,再从活动和实践中引导。

3.广泛阅读,广阔的智力背景

课外阅读,知识包罗万象,它与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不会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培养兴趣人手,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有一个教育家说过:对于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可见扩大阅读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广泛的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

三、学自问始,疑为学先的教育

设疑辨难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方法。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陶行知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的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释疑。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笔者在出示课题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朗读时特别重读了“永远”这个词,笔者随即问学生,你读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就问:为什么称白衣战士是“永远”呢?在教学中,学生也就会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自己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四、平等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创造

民主化是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民主宽容的教学气氛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开认识活动,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1.愉快氛围,从细节开始改变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环境的营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位从未见过面的教师走进课堂,面对四五十个陌生的学生,她如何开始一堂课呢?“同学们,你们好,我姓×,你们可以叫我长辫子老师。”听到这里,学生们不禁发出了笑声,学生立刻感受到这位老师与一般认知里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她有这么一个可爱“外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好像就被拉近了,整个课堂的氛围一下子就轻松愉悦了起来,有趣的课堂也就开始了。

2.方法灵活,使课堂灵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多尝试,采用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激励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人,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实践中得到知识,让课堂活跃起来。例如,讲解“一泻千里”,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没有直观的理解,只能通过教师的描绘来想象一泻千里的壮阔场景,因为没有“亲眼所见”,使得学生对这个词语所适用的场面具有不确定性;而在教学手段先进的今天,同样是讲解“一泻千里”,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描述中去体会,更能够从教师播放的视频中去感受“一泻千里”的波澜壮阔。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声音、动画等,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趣、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就是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并积极鼓励,激发诱导学生展示自己,学生所进发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常常令教师惊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力活动创造教育
浅论高中体育教育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记忆力的特点及培养
浅议情商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分析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