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别让涵泳流于形式

2018-03-05 21:47夏云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期
关键词:涵泳古诗词教学

夏云飞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谓“涵泳”,就是将学习主体的身心浸润在诗歌意境之中,促进其对诗歌意蕴的内化与吸收,形成对诗歌更加深切的体认与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涵泳,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核。具体应做到:诗性相通,让涵泳与“敬”融生;诗韵相生,让涵泳与“思”融合;诗情相伴,让涵泳与“乐”融通。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涵泳;诗性相通;诗韵相生;诗情相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44-01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古诗词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诵读的层面上,而要在学生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运用品味涵泳的方式,引领学生向古诗词的内核进发。

一、诗性相通,让涵泳与“敬”融生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语境中,胸怀对古诗词的敬仰与尊重之情,是学生进行涵泳品读的心态前提。古诗词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在思维意识中“主其一”,即在内心意识中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在某一个核心之中,心无旁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深度体悟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经典诗作时,很多教师都习惯于紧扣诗句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这当然没有错,但学生的认知容易被诗歌的内容牵引着,难以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体验。而笔者在教学这首诗歌时,就紧扣李白“诗仙”的风格特点,引领学生从整首诗歌的语句中寻找“仙气”。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将关注点聚焦在诗歌的语句上,品味“诗仙”李白在语言表达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交流中,有的学生紧扣“生紫烟”,想象云雾缭绕、朦胧缥缈的画面;有的学生抓住“挂前川”,想象倾泻而下的瀑布成为“白布”的瑰丽画面,感受“诗仙”独具魅力的才情;有的学生紧扣“飞流直下”,想象瀑布倾泻的雄伟壮观,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认识到这种瀑布的状态只应天上有;有的学生依托“疑是银河”,感受诗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使得学生的情感与诗歌内涵达到了相融相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仙”的憧憬,形成内心之“敬”,并紧扣这种“敬”的状态,将诗歌的解读集中于一点,为学生进行全面的感知与涵泳提供了认知基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诗韵相生,让涵泳与“思”融合

对诗歌的涵泳必须要借助学生独立而深入的思维做支撑。从心理学研究层面来看,涵泳过程中的思考是一种复杂而多项的心理机能,除了需要注意力、想象力等介入之外,更需要高层次的意识活动。

以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为例,很多教师都会将“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作为整首词的“词眼”展开教学。那词人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只有真正厘清了这个问题,才能走进词作的内蕴,走进词人的内心。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引领学生紧扣词人所处的环境展开联想,从“西塞山”的雄伟连绵、“白鹭飞”的动态之美、“桃花流水”的艳丽色彩、“鳜鱼肥”的美食诱惑、“青箬笠,绿蓑衣”的和谐画面入手,感受环境的唯美与幽静,从外显层面明晰张志和“不须归”的外在原因。随后,教师又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张志和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并组织学生诵读了他的另一首诗作《自叙》,理解作者被人排挤,已经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朝廷失去了信心,与其做官钩心斗角,还不如自己单独一人在优雅的大自然中享受惬意生活的心理。教师正是借助这些拓展性的资料,引领学生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山林间的志向,从而真正走进了他“不须归”的真实想法中,真正走进了诗歌内核之中。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聯想性思维作为涵泳诗歌的策略,引领学生经历了从外在环境到资料拓展,再到人物心境的思维感知历程,使学生凭借涵泳读懂了古诗词,成了张志和的知音。

三、诗情相伴,让涵泳与“乐”融通

在文化语境之中,涵泳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认知活动,必须要以从容不迫、放松愉悦的心态展开对诗歌的体悟与感知,才能促进学生心灵认知境界的提升与质变。这就意味着诗歌的涵泳必须要紧扣心境之“乐”,重在滋养学生性情、陶冶学生灵魂、铸造民族精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丰富而独特的熏陶。

如在教学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就依循诗人杜甫蕴藏在诗歌中的“痛快”之情,引领学生以“快乐”为主题,紧扣典型诗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青春作伴”等,教师引领学生紧扣这些典型的词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表演,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补充去揣摩诗人杜甫因收复山河而产生的畅快淋漓之感,用自己的表演再现诗人“喜欲狂”的本真状态。学生在自由品读中感知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在联想补充中体悟了诗歌的内在情韵,更在表演再现中与诗人展开了深入对话。学生乘着诗歌语言的翅膀,想诗人之所想,乐诗人之所乐,有效地体悟了诗歌内核。

诗歌离不开诵读,但更离不开涵泳。唯有在涵泳式的品味辨析中真正解构诗歌,才能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读能力。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涵泳古诗词教学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