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018-03-05 19:06聂容莲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数学指导策略

聂容莲

【摘 要】本文就数学操作性活动中观察、记忆、想象等幼儿认知特点,从认知、感官、注意力、观察力、言语、思维等能力的提升以及主动性、创造性、社交能力、意志力等品质的培养两大方向进行论述,探讨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数学 操作性学习 认知特点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55-03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是一种基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观察作为手段,以提升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思维能力为目的,其活动内容丰富,包括观察、记忆、想象与思维等,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操作性数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回归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师幼互动。在幼儿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操作性活动的开展,对幼儿发展具有极为巨大的价值。

一、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中幼儿的认知特点

(一)操作中的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意识性,在有效的活动中,是对意识的进一步感知的过程,观察贯穿于幼儿数学操作过程,并且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主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幼儿学习前期阶段的观察,他们会观察教师示范,也会观察他人操作,同时也会观察生活经验。这些内容提供给幼儿的是更加有效的感性经验,这样可以确保幼儿在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中能够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幼儿在操作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有观察进行介入,包括观察操作材料以及同伴的操作结果等,这种观察的深入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操作。

比如:以分类活动为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准备好各个样式的瓶盖,这样让幼儿尽可能地按自己的意识分类,当幼儿接受这一教学任务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观察,明确各个瓶盖之间的联系,结合瓶盖的特点,他们会思索如何进行分类,按那个类别区分等,随后他们会积极地按观察意识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若幼儿的观察不够仔细,他们的分类的过程会遇到阻碍,他们不能做到更好地按角度分类。当他们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或完成分类后,都会观察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分类,看看有没有不同,这样也会在此引发他们的新思维,从而更新自己的分类。

可以说,观察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前做好准备,观察是基础任务,通过观察来实现对操作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并结合有效的操作对观察能力提供助力。

(二)操作中的记忆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可以明确的是数学的操作过程不是随意性的,作为有效的操作活动,应该带来一定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助力于数学有效教学的展开。基于此,数学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将幼儿所学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转换,包括一些操作具体实施内容,都要以实际为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教师制订的规则,按教师的操作规定做,幼儿的积极性会提高,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会提高,進而指导自己的操作。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从大量研究中发现,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性活动的时候,有非常明显的有意回忆,这是一种玩具操作向另外一种玩具操作转化的过程,或者一种学习操作方向向另外一种学习操作方向迁移的过程。这个能力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缺乏这种能力,幼儿在数学操作性活动中就无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因此,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相似的操作规则、要求下,要不断牵引学生进行有意回忆,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完成操作任务,还需要促使幼儿不断地回忆和追忆曾经体验的操作经验与策略。

比如:“5 以内数的组织”教学之后,幼儿能够成功完成 5 以内数的分组,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排列,有了这样的经验,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迁移。教师要求将 6 个棋子分插在两个底板上时,幼儿会不自觉地回忆起 5 以内的数的分解经验,将棋子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插在底板上。

(三)操作中的想象

想象对于幼儿数学操作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谓想象,就是人脑根据已有的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幼儿操作活动中,想象是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进行排序活动,它要求学生进行多项玩具组合,这些玩具组合都是由棋子和底板组成的,棋子分有很多颜色,并且能够插进底板中,也能够插在另一个棋子上。几个底板拼接在一起,就能够形成更大的底板。幼儿就是使用这样的玩具,排成一个规则的漂亮栏杆。教师在明确要求之后,幼儿独立完成,他们要结合自己曾经见过的栏杆形象,在头脑中再重新塑造一个栏杆形象,然后根据形象去操作。从观察中发现,操作能力强的幼儿,其想象力也比较强,这种排序和组合的能力更强。所以说,想象力与操作之间的关系密切。

比如:数学棋类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帮助,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棋类游戏更加容易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曾经玩过的棋类游戏,比如五子棋、飞行棋或者跳跳棋等。通过对这些组合玩具的加工,重新创造出新的数学棋类游戏,比如组合分解棋以及加减棋等。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发现,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幼儿,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会更强。可见,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分析

(一)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

1.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师经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幼儿认识一些生活物品,但是这种方式也只是让幼儿知道这件东西,无法在大脑中搜集更多相关的信息,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是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但是通过操作性学习,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所说的事物来亲手制作,让每一件原材料派上用场,从而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提升了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识,还增强了对数学的认知程度,在制作物品中也了解了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包括颜色、形状、用途等。endprint

2.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提高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性活动时,教师尽可能地让幼儿亲自体验和自由发挥,使得他们的感官作用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比如,幼儿可以通过听、摸、剪、拉等实践操作来积累数学经验,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感受能力和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肌肉群的养成,增强了大脑的活跃度。而通过对各种材料的观察、使用,充分地锻炼了幼儿的听觉和触觉。

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注意力指的是大脑和心理对于某事物的集中和指向活动。3-6 岁的儿童由于其自身特点,是属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并逐渐在向有意注意的阶段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很容易就被分散注意力,且能够集中的时间很短。但是如果利用一些有趣的东西给予儿童心理合理的刺激,就能够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延长。而操作性活动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会给儿童提供体验材料,让其自己进行认知构建的活动,而这些材料所实现的用途是符合儿童多动的特征,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实践的兴趣,他们会在此之上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从而促进幼儿注意力的提高。

4.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观察能力也是比较低的。一般的操作性活动都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再根据示范操作自行操作。但是无论哪种操作活动,教师都必须给幼儿做示范,避免由于违规操作而发生事故。操作过程必须有明确的规则和目的,是不允许随意操作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先触摸材料,熟悉材料,再根据对教师操作的观察进一步思考,在活动中逐步深入,就能够找到操作性活动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再深入挖掘其本质,这个过程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加强幼儿对事物的概括能力。

5.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操作性活动不仅是幼儿通往学习数学的道路,同样也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在进行操作性活动之前,教师会跟学生说明操作的目的、规则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不自觉地接受语言的参与,在操作中,幼儿也许会自言自语,也许会和同伴沟通,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形式将数学知识简单地表达出来,对不了解的地方,他们会请教老师。操作完成后,教师会让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报告,比如,一位幼儿会说:“我用了四塊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搭了一座房子。”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所体验的数和量转化为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3-6 岁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还没有成型,主要是依靠表面观察。操作性学习指的就是为幼儿提供活动需要的材料,幼儿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探索的过程。操作主要分为三部分,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和发散性操作。幼儿在自己进行实践操作时,通过对材料“力”作用的观察,会挖掘问题,琢磨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幼儿在学习“6 的组成”,幼儿会通过拨弄木棒,最终会得到几种组成方式,从中找到加和减之间的一些规律,并能够在此之上推出一定的数学的逻辑关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的数学问题都会含有相关的数量关系和对应规律,最终进行归类、对比、探究,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程度的开发。

(二)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1.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

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推动智慧发展的动力,是将主体和客体联系的桥梁,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从动作开始。因此,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强调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相应的实践活动相配合,以充足的体验和经历为基础,进行总结和概括,逐步挖掘深层次的数学本质。比如,幼儿在学习“数量守恒”这一课时,教师将同量的水倒在容量不同的杯子里,教师问学生:“这些杯子里的水量是一样的吗?”给学生留下疑问。再将需要进行实验活动的材料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探究,他们会发现,只是杯子不一样,水的量都是一样的,从而发现了简单的“数的守恒”。幼儿通过不断的实验操作作为奠基,逐渐发掘隐含在实验中的数学概念。通过长期的操作锻炼,幼儿就会形成一种学习习惯,进行充足的行动操作来实现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也会为之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品质

操作性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平等的操作机会。借助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为之后的操作埋下伏笔。操作性活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教师不可以随意评判、随意指挥,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角度思考、操作、创造。比如,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套具有各种形状的图形,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拼成房子,有的拼成大桥,还有床、树等。在测量物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来测量,就会得到很多种测量物体的方式。

3.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其中有一项是集体操作,有的时候集体操作比个人操作更有效率。在集体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想法,沟通讨论,能够创造出很多种实践方式,如果有意见不同的地方,教师不要急于干预,给予他们解决的时间,从而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进步,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4.幼儿数学操作性活动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时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低下。但是通过操作性活动的锻炼,能够较好地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会说明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求和规则,在进行中肯定会有孩子比较调皮不遵守规律,这时教师会给予警告并进行纠正,促使幼儿逐渐具有遵守规则的意识。而有的时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要学会鼓励启发幼儿。比如,幼儿在学习认识数量的大小时,有的孩子不懂数学概念,不懂该如何运用积木来搭建模型。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幼儿,让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搭建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作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数学不仅仅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思维方式,也为人类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基础性的认知工具。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通过科学的启蒙,帮助幼儿正确地使用数学,并能够利用数学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借助操作实验,打开幼儿的数学思维,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缪 萍.幼儿数学区域游戏之我见[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8)

[2]张玉秀.谈幼儿数学学习环境的创设[J].甘肃教育,2015(17)

[3]程志宏.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字的有用、有趣、有序[J].家教世界,2015(Z2)

[4]秦小英.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5(28)

[5]杨 慧.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幼儿数学教育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5(2)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数学指导策略
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幼儿数学课程生活化的应用策略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让数学回归生活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乐趣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