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灵魂才配得上孤独的王座

2018-03-05 17:34马锦镜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

马锦镜

【摘 要】本文在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论述“静气涵养教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必要性与措施,主张通过理论教育、精神引领,氛围营造、环境熏陶,实践践行、学以致用,使学生“静气涵养”,精神升华。

【关键词】高中教育 水润善育 静气涵养 生命本质 修养与气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060-03

生命不断奔流的历程,便是追寻深邃与宁静的历程。生命只有获得深邃,学会静气——“静下心灵,气定神闲”,才可以笑对坎坷、屹立尘世,生命才变得厚重,人生变得静默。孤独的王座才迎来它合适的主人。

以水“静气涵养”之特性,引领生命之河不息奔流到达“静深”的大海,教育国家未来之栋梁,是教育必须正视与实施的举措之一。

一、现状分析

将水之“静气涵养”的特性,用于教育、引领等待塑造定型的少年灵魂,无论是从现代社会现状、高中校园现状,还是从现代高中生现状来分析,都是必需而必然的选择。

(一)现代社会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繁芜纷杂,快速发展,导致了人性和价值观的多样化。芸芸众生,或为求学求仕忙碌奔波,或为虚名为薄利不择手段,或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或在生活琐碎中随波逐流。科技将社会步伐加快的同时,也将人性和道德击碎:南斯拉夫分裂,两伊战争,“9.11”,福田核电站泄漏,朝核试验,英投脱欧,日韩争斗,美俄争霸……是非恩怨,天灾人祸,兴替衰更,是历史的缩影,也依然是现代社会无法逃离的规律。

诚然,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政清权明,物阜民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性固有的自私倾向,依然成为阻碍民族复兴的顽石。人性的回归,道德的重塑,让浮躁的社会回归宁静与平和,“水润善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现代高中学校现状分析

高中校园不是社会的世外桃源,高中的师生们必然会传导社会的风气、潮流、习惯,必然会成为或体现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高中学校还承担着教书育人、升学、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满足地方政府政绩需求等的压力,在压力变成负担之时,它就可能成为弄虚作假的机器:把教书育人变成分数的训导,把阳光招生变成了以钱取人,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形式主义,把党政国策变成了赚钱的法宝……

“世人皆醉我独醒,天下皆浊我独清”,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但有时候,教师不得不让“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格言沉睡心底,甚或干脆自甘堕落,攀比“腐化”:比谁更会玩乐,更会炒股,更会网购,有名车,有豪宅,有段子,有艳遇……当高中学校、教师,快步向社会潮流与风尚靠拢,迈开追逐物质生活的步伐的时候,就会忘了 “为什么而出发”。

(三)现代高中生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积淀了十二年阅历的高中生,有了自我的觉醒与责任的意识,甚至有了家国情怀。但他们,手机成为了必需品,网络成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构成,追逐名牌成为了交友的资本……甚至,“××”二代们,把校园当成了消遣时光的舞台,把学习当成嘲讽他人的话题。

诚如专注学业,把高考当作奋斗目标的诸多孩子,也不自觉地成为潮流的追随者。琳琅满目的时代商品,跌宕起伏的网络游戏,日掷千金的娱乐名星,缤纷繁盛的网络信息……使多少学霸成为学渣!

没有心灵的宁静,就不会有学习的专注;没有“静气神闲”的气度,就不会有抗制诱惑的定力。现代的高中生,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生活便利的现代社会里,缺乏了奋斗的激情与定心静气的宁静、默然学习与悄然成长的心态。唯有水的润育,唯有“静气涵养”的引导,方可把他们从悬崖的边缘拉回孩子的纯真、学生的本分、学习的轨道。

二、必要性分析

“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泰戈尔的诗句,不能只是装饰教案的锦绣。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要拿出应有的责任感与精神,以“水润善育”为教育的手段,以水之“静气涵养”为人生的导向,行动起来。因为:

(一)这是品德与灵魂重塑的必要手段

大爱无声,大道无形。無形的水便是最大的道。人生之路,段段坎坷,却又似水长流,奔流不息。以水为载体,以水为教育之道,以“静气涵养”为核心,让品德的养成有源可溯,有据可依,让灵魂的升华有生活的味道,有坚实的根基。

现代社会世风日下,“灵魂已经跟不上脚步的步伐”,道德滑坡之烈超乎我们的想象,多少校园悲剧映射多少少年的灵魂不再纯洁善良。再拾传统人文精神,重塑人性品德,提升灵魂品质,以生活之水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以“静气涵养”为品德教育的根基,才能让被世风熏染了的少年重拾青春的美好与纯洁,让铜臭味充满七窍的灵魂重塑而变得高尚。

(二)这是生命品质得以提升的保证

不可否认,十多个春秋的历练,高中生有了个性的味道、自我的情思。但是,他们的生命还缺乏应有的品位与格调。

如何成为社会之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接人待物,如何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生活,如何建立理想,如何对待坎坷磨难,如何迎接成败得失荣誉耻辱……这既是人生的难题,又是生命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强有力的推导下,高中生耳熟能详、倒背如流,但有几个能融会贯通,化作生命的自觉思索与自觉行动?何况,这些十多岁的青少年,缺乏人生的丰富阅历,缺乏生命的思索与感悟,更不可能有对生命品质的有意识的思索,和对提升生命品质的自觉的行动与追求。

所以,以生活之水为范本,引导他们“静心定气”,自觉思索人生的意义,探寻快乐的真谛,提升生命的品质,并付诸自觉自律的行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三)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进步发展都是人类永远的主题与理想。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个人的螳臂当车而阻滞不前,社会的巨轮不会因个人的得失荣辱而偏离前进的轨迹。endprint

但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人与人的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寻求个体的组合推动社会的进步,引导个体的提升引领世界的发展。而个体的提升,精神的源泉应该是“水”—— 以水为载体,以“静气涵养”为核心,引导个体“静心定气”,透过繁芜纷杂、喧嚣浮华的社会与熙熙攘攘的名利场,思索:个体与社会的构成关联,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轻重,个体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取舍……

只有一个个的个体静于心,安于神,静心定气地思考个体生活的真谛、个体人生的意义、个体生命的品质,自觉自律追求所感悟到的人生理想,才能形成浓重的氛围与气场,形成强大的社会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种氛围与环境,反过来再影响、引领个体的发展进步。

三、措施分析

水润善育也好,“静气涵养”教育也罢,最需要的也还是用行动去教育、引领等待塑造定型的少年灵魂,让他们“定心静气”“气静神闲”,实现人生意义的提升与生命品质的飞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理论教育,精神引领

“水的精神”“静气涵养”的理论,有着深厚而悠久的渊源,能引领孩子们从思想上认知“水的精神”,从精神上崇拜“水的‘静气神闲”。

物理化学学科,可以从水的内部构造、力学特征等方面解释:“水的力量来源”“水滴张力的神奇”“水作为溶液的力量之由”“静之水容纳万物、洗涤尘杂的力量来源”;

历史政治学科,可以从“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解释:“水”与人类起源的关系、“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水”与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关系、“水”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水”与国际关系的关系、“水”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语文学科,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解释:儒家说“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治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佛家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都是强调“静气”与“神闲”之道。

结合相应的学科,阐述相关的理论与规律,给孩子们传播“水”的精神与内涵:可以是一场报告、一次专题班会,或是播放一个视频片段,或是请专家来一次科普讲座或文化讲座……如此,理论上教育,精神上引领,奠定“水润善育”的扎实基础。

(二)氛围营造,环境熏陶

流水有声,教育无痕。然无痕之育,还需有痕之教。

迅猛的社会发展洪流会把学校教育的印迹快速湮没。所以,用教师有形的行动,用学校相关的资源,营造浓厚的氛围,创设优良的“水育”环境,引领孩子们对“水”的认知、崇拜,加深对“静气涵养”的研究、探索,直至化作自我的觉悟与行动、修养与气质。

这种氛围的营造、环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系列的“水”的专题讲座、报告,一次包含“宣传、动员、比赛、评奖、颁奖、集册”的完整而隆重的征文比賽,一个“水”的专题的绘画展、书法展、文化展,一次“水”的专题的黑板报、版报、手抄报的比赛,或是全校教室有关“水”的文化建设,校园内有关“水”的专题的一处景观、一处墙画或题字,甚至是一间“水”专题的展览室……

大音无声,大爱留形。教是为了不教,留形是为了留心。如此,“水的精神”“静气涵养”之智慧,才能刻在孩子们已不再澄澈如水的心灵,才能潜移默化熏陶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引领他们自觉自律“静心定气”“气定神闲”!

(三)实践践行,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践行养兴趣。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深入生活,让他们真正了解生活之水,深入理解人生的“静气涵养”的真谛,激发他们自觉自律培养“静气神闲”的气度与涵养的兴趣。

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水润善育”的活动中来,亲自写一篇文章、绘一幅画、设计一份手抄报、出版一次版报,或听一场报告与讲座、参观一处景观与展览室。

比如,组织学生: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参观,看看“寂静”的水如何沉渣吐污,洗净身心的尘杂;去农村的池塘荷塘看看,看看“宁静”的水如何养育生机与财富;去城市的湖边走走,看看“平静”的水是如何带给人们幽美与愉悦。

再比如,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去:看看漓江、西津水库、左江右江;再远点,去看看长江、黄河,杭州的西湖、九寨沟的海子,昆明的滇池、长白山的天池,珠穆朗玛下长江源头的泉水、敦煌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让学生们亲身实践,把“水的精神”“水的智慧”作为榜样,以“静气涵养”为修身目标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此,“水润善育”活动才具备了实在的意义。

佛曰:人生七窍多欲念,佛断凡心必慈悲。中国“五行说”说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古人对人生思考的大智大慧:如金般厚重的人,必会生发如水般的柔情与寂静;寂静的水,沉寂到一定程度就会生发出如木般的生机与坚挺。

教育、引导我们的学生学会“静下心灵,气定神闲”,获得生命的“深邃”与人生的“宁静”,提升生命的品质,获取人生的真幸福,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的责任与不能忘却的本职。

我们的孩子学会了“静下心灵,气定神闲”,拥有了“深邃”与“宁静”的特质与心态,便能笑对坎坷、屹立尘世。人生无处不磨难,但当我们有了“静”之气、“闲”之心——心晴,即使雨天也阳光灿烂;心静,即使历经磨难也笑容满脸。

我们的民族学会了“静下心灵,气定神闲”,拥有了“定气”与“静心”的气度,便能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责编 卢建龙)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
一堂数学小班化教学课后的体会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探究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高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高中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生教育当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