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农素兰
【摘 要】本文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工匠精神”教育,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2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给高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指导高职院校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当前,高职院校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和学生思想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特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为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一项事业,特别是为学生走向社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打下基礎。所以,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教书的同时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发展统一起来。近年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数量和质量都在得到长足发展和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从规模扩张型的外延发展模式向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模式转变,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明确把“立德树人”确定为高等教育长期而首要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在多个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反复强调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就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基本要求进行系统的论述,形成了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作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各类各级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要求,切实加强和重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把牢高职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抓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院校,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未来的工作抓紧抓好,努力抓出成效,为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又红又专的高技能人才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新贡献。
二、结合新时代新特点,确定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宏观德育环境的变迁、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育人对象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环境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更加强调德育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中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更加强调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在人才培养的优先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而且更要品德高尚、廉洁自律、有责任有担当,能够为人树立行为的典范,学习的榜样。
立德树人新的工作目标决定新的教育内容。当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要突出与新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持和精神追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学生只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坚定共产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才能有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才能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意志,才能有“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的觉悟。
(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和科学指南,当代高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不仅关系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当代高职学生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长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endprint
(三)突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中国独特的悠久历史是高职院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底气,悠久中国历史孕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支撑了中华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赋予了她浩然正气和蓬勃朝气,在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底蕴,高职院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要汲取中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是高职院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底线,高职院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要尊重中国独特的国情基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向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过渡的历史方位,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和艰巨的历史任务,决定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时代使命。只有进一步加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突出“四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高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因此,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中要突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加强“四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康成长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五)突出“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教育,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行各业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能工巧匠。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量的企业调研证明,企业人才需求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中要更加突出“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教育,才能指导学生培养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三、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新思路和新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努力实现思想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社会价值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统一。当前,高职院校的“立德”即德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没有摆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较多地强调社会主流价值而忽视学生个体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其他辅导员、专业教师不能深刻地解释社会生活中与主流思想不合拍的现象,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存在的困惑与偏差,也不能有力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导致高职院校德育没有满足学生的德育需要和期望。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努力实现思想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社会价值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统一。为此,一是要坚持社会价值和学生个人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既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同时也要尊重和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思想困惑、认知冲突,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区,教会学生做人。在德育教學中要营造开放民主、共同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行动和创造性,培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领悟力、鉴别力、选择力、创新力和践行力。三是要坚持人文关怀和情感关爱。在德育教学中把真挚的爱意和善心融入工作当中,用真心和真情培育关爱精神,并用爱拉近心灵距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感情来感染学生。
(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政治认同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也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要坚持导向优先、分类指导、综合施策、效为根本,以增强学生获得感为核心,以解决普遍性问题、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基础,以教师、教学、管理三方建设为突破,紧紧围绕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主线,以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为目标,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一是要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二是努力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价值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建设,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四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和育人能力水平。
(三)立足学科优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区,认为立德树人教育责任的课程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其他公共基础课只有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没有立德树人的责任。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专业课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不重视立德树人工作,乃至排斥、冲击立德树人工作,不但无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合力,甚至于造成反力。因此,必须改变专业课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的教师不注重立德树人工作的现状,形成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合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一是发掘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程的育人资源,特别是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育人功能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课向专业课全覆盖。二是加强专业课和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三是开启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四是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凝聚青年教师共同开展研究,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endprint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同向同行机制。高职院校所有课堂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所有的课程建设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通过课程建设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就要将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作为支撑点,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同向同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为正确处理立德树人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作用的关系提供了原则和方向。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与各类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之间的同向同行机制,以形成其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来说,就是要用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来来统领和指引各门课程的建设情况,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决不允许“跑冒滴漏”,从自然科学方面课程来说,则应注意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立德树人中彰显真理和科学的力量。
(五)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和社会实践育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课堂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是高度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三个重要抓手,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课堂育人是主渠道和主阵地,校园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育人是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和社会实践育人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校园文化育人方面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也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和熏陶和感化,使学习和生活在校园内的高职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与国家、社会、学校提倡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人格、心灵的塑造。为此,一是加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校园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的育人功能。二是加大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校园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三是加大校园精神文化的力度,进一步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社会实践育人方面,最重要的是发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的育人作用。为此,一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模式和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养培养、思想政治工素养培育、法律素养培育、职业素养等项目内容的实践学活动,以增强实践教学活动育人功能的实效。二是创新專业课社会实践模式和内容,提升专业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的育人水平。三是创新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和内容,增强其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习近平.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12-30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编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