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硕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高中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数学较为抽象,部分高中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未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往往做了大量的数学习题,但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分析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方法,旨在解决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提高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高学习质量。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高中学生改变自身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规律性总结和整理,掌握数学内在规律和联系。通过总结和整理,能够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巩固我们的基础知识点掌握水平,将数学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基础知识点的集合,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突破难点的目的,进而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进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笔者以自身学习经验为例,简单介绍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方式。
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过度依赖教师,教师讲什么,我们学习什么,人为地将数学知识割裂为各个小的知识点,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导致我们的知识体系比较分散,在面对数学难题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改变学习策略,在教科书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式学习和研究,明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充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在数学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我们都是将教材知识割裂开来,课堂学习和复习都是以教师的知识讲解为主,往往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知识内容,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渠道,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扩充和拓展。以统计知识为例,我们在学习这一课时,应充分理解统计的知识要点,然后利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一系列数组进行研究,明确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之间的差别,并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对不同统计方法的应用案例进行了解,从而增强对数学教科书知识的认识,激发自己对课程的兴趣,从而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解题能力,是检验我们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解答数学应用题,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我们的发展大有裨益。在高中学习阶段,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学应用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研究应用题中的关键词句,从而找到合适的解题策略,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发现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以题为例:有根木料长为6米,要做一个如图的窗框,已知上框架与下框架的高的比为1∶2,问怎样利用木料,才能使光线通过的窗框面积最大(中间木档的面积可忽略不计)?
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冷静阅读应用题内容,认真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方程式思维进行解题,将上框架设为X,将窗框面积设为Y,通过解方程的方式得到最终的答案。
通过上述例题,我们不难发现,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当认真阅读理解其中的数据和关键语句,还应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进而联系到该问题涉及哪些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同时,在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解题思路不明确时,应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应用题中的信息,发现其中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联系,我们应在解题的同时,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总结解题经验,有助于拓展我们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当应用于生活,我们应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解题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以生活中的存款为例,我们可以帮助家长计算采用何种存款方式最为划算,还可以帮助家长计算采用何种购房贷款还款方式最为经济。又如,利用统计知识通过样本调研高中学生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等,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帮助我们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从而提升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应当改变数学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到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研究数学知识,建立和完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摆脱以往学习中被动学习思想的束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发现数学应用题解题规律,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为我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