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管理的模式

2018-03-04 21:51薛崴
新一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价值观念

薛崴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变革,优化高校学生思想管理模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新形势背景下,传统思想管理模式已无法切实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针对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呈现认知多元化,逆反心理等特征,应当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优化高校学生思想管理模式展开深度探究。

关键词:教育教学体制;思想管理模式;政治思想;价值观念

一、深度剖析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障碍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跨领域文化在潜移默化间渗透进我国公众的主观思想,其中,诸多腐朽堕落的文化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理教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涉世未深、思维模式单一的学生来说,其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这些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压力,也侧面激化了社会矛盾冲突。

此外,在新时期,我国不断倡导弘扬和继承优良的民族文化,但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也随之扩散。部分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情况下,非但未客观认知自身的缺陷,反而寄托于迷信活动寻求心理安慰,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难以更好的推进学生的培养工作。

除主流文化氛围外,环境因素、师资储备等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视。例如,学生经常出入游戏厅、夜店等娱乐场所,接触复杂的社会人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而左右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二、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学生思想管理的模式

首先,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应当顺从时代发展趋势,优化管理策略,融合管理艺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下,多采用制约式管理模式,而此类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应当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逐步趋向启发式、引导式管理模式过渡,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管理的优势价值。例如,在感恩教育中,部分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特殊,性格孤傲,对教师、父母及长辈缺少感恩之心,在落实教育管理工作時,要侧重于让学生由内而外的体会施恩人给予自身的关爱和帮助。在此过程中,避免传统强硬的说教,不再反复强调“为了你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这种感情的熏陶。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根本是摒弃“棍棒底下出贤才”的教育模式。

其次,学生思想管理不能完全压制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赋予学生追求梦想的权利。由爱心教育逐步深化学生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认知,强化感恩心理。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创新学生思想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改变先巩固理论在推行实践的落后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筹兼顾,保证二者的协调配合,进而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先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理论,结合现有理论赋予思政教育理论新的内涵。例如,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社团可积极组织文艺汇报演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通过调查资料,了解各个角色的基本特征,尽可能的还原角色。但这种肤浅的研究仅仅只是照虎画猫,如果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更为积极且正确的引导,深化学生对作品创造背景的认知,就可确保其领悟作品的内涵。由此可见,思想创新是强化思政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再次,要积极拓展学生思想管理的空间,在强化深层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塑造高贵的精神品格,为推进思政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充分发挥博爱精神可提升核心凝聚力,督促学生懂得分享与合作,促使其塑造人格魅力,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诚实守信,真诚待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最后,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活动。思政教育管理的组织与执行者是人,而服务对象与受益者也是人,为此基层教育人员要创新思想观念,摒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理念认知,促进相互沟通交流,达成深层次思想的共识,进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社会道德宏观理念,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角色转换过程中,促使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为思想交流对象,尽可能的做好隐蔽性建设,尊重学生的隐私,搭建优质的心理咨询平台与思想交流平台,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思政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转变学生在思政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被动地位,激发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思政教育维持稳定状态。基层教育人员要由施教者转变为协助者、引导者与参与者,进而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在无形间弱化受教与施教关系。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手段,优化教育模式,确保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政教育,强化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学生思想管理模式,可确保思政教育核心内容与社会主流思想、道德标准与人文价值观念的贴近,而合理阐述与分析现有文化、思想与行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良性思维模式,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保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的过程中正确把控思想,成为的德行兼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林茂.在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2]王易,宋友文,冯务中,张会峰,冯秀军,谢玉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3]陈步云,房正.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4]邹金霞.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J].高教探索.2016(08).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价值观念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混血家庭的悲剧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