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昆明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刘钟元
传统知识结构的习得内容是以教材作为唯一知识习得载体,注重对知识结构的高准确度传递和延续。在传统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方式来构建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在传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获得过程中,教师的是知识结构构建的核心,由教师逐一构建一张知识结构图且精确无误的传递和沿袭给受教育者,传统知识结构也是一种大脑知识结构的复制与临摹。
传统知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1.教育方式采用灌输式。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主动者,而学生是课堂的客体,是被动者。
2.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是通过一个静态的评价过程来确定一个受教育者水平的高低。评价方式及其单一,使用对知识记忆的多少来反映受教育者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检验教育的全部效果。
3.教育内容很少变化,教材变化小,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陈旧老化,缺少鲜活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吸引学生。
在传统知识结构中,教师与传统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是用一种刻板、僵化、一统的方式表现出来。半个世纪以前,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所阐明的教学的这5个步骤,厘然可见于我们现今的中小学课堂。教师在严格执行传统教育的时候,也就在阉割着课堂的鲜活的灵魂,把教学程式化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有的只是机械性的劳动,有的只是简单的重复活动,
创新经济,是指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型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创新型经济是注重培育本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的经济。
在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和渴求的,只能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勇于进行创造试验和实践,善于突破陈规旧结,创造机遇和准确地抓住机遇,对知识进行分解、 重组、 集结与转化。
所谓创新知识结构,是指对创新实践活动过程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的主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创新知识通常与创造能力一起,以组合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首先,合理的创新知识结构要求具备精深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对某一事物了解得越深刻,具备的知识越丰富,就能从更多角度灵活地、变通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理想的创新知识结构,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具备广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知识。最后,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基础知识和创新技法。随着人们对创造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创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创造技法越来越细致和丰富。
创新知识结构在全面更新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创新型知识结构下需要的也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师。一方面,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潜在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结构对这种转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创造性的思维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其关键在于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
学习如果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不是创造发明,根本谈不上知识的创新,学生在学校里固然是以再现性思维为主要学习方式,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这就要求在学校中能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思维结构的教师,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创造性高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的创造力也就与创新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力相关联,并能促进其发展。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师。主要包括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因为有升学的压力,只关注考点、重点。其实,中小学教育只有以创造性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和培养方向,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践行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新型教学方法是实践创新教育的保障;从实践层面上看,推进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进行教育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教育创新既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也是同创新教育相伴随的一个过程。教学方法的发展是与时代的需求共同进步的,每一次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一个教育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实施创新型教育的根本途径。
由于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人才成为竞争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性的培养应当成为教育的普遍目标,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 ,从教育改革入手,从知识结构的重新定义入手,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赋予创造性教育以本体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