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那他小学 黄永廷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教育多为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使得学生从小就没有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卫生习惯差、行为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评价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依据。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近几个学期以来,在我们学校,学生说脏话、乱丢垃圾依然存在,不讲文明礼貌、做人不诚实,说谎话,中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上述情况,故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在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一些在世界是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在教育改革中都把德育改革提到相当的高度。
1.《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2.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4.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校风的保证。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进行。班主任跟学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同时把规范训练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
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养成教育任务。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指导监督他待人接物的礼仪。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是最好的模式。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学校的德育必须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让家庭德育成为学校德育好的助手与补充。我们要想使养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多方面、多渠道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长对学生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家校形成合力,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以后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教导孩子要节约,要尊敬老人。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以朴素大方,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也不是某一个人能做到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完成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待于进一步来做好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