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群利(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啦啦操(Cheerleading)最早起源于古老的部落社会仪式。是为了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 人们通过举行仪式, 体现“Cheerleading”中的“Cheer”元素,人们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形式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从而鼓励战士们,企盼他们凯旋。现如今,啦啦操在美国社会达到鼎盛,例如:NBA、Rugby Union、棒球、田径比赛等都会看到啦啦操的表演形式。随着文化交融的慢慢深入,啦啦操逐渐成为一项世界公认的体育类竞技项目,受到世人瞩目。
早在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就已经提出了美学(希腊表述:αισθητικ 、英语表述:Aesthetic)的概念,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鲍姆加登认为,哲学体系中应当有艺术的重要位置,于是他创立了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将其称之为为感性学(英语表述:Aesthetic)。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审美活动,是专门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体验活动,对象是意象世界的所有事物,所以,审美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一。
啦啦操当中的美学隶属于体育美学这一范畴,是通过借助于人的肢体来实现的身体素质的增强、肢体的协调变化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在或急快或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啦啦操将各种带有舞蹈元素的动作进行组合,展现转体、Wave、跳步、平衡等难度动作以及舞蹈技巧,利用空间、队形变化与队员协作等方式变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彰显力度与美的结合,给观众一种由内而外的震撼,带来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啦啦操不仅具有运动价值,更具有欣赏价值与美与价值,值得所有喜爱运动的人去追求。通过激昂的音乐、优美的动作、亲密无间的配合等多方元素,展现了啦啦操的美学价值,这种兼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团队啦啦操表演,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啦啦操的美学内涵。让参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啦啦操带来的无穷魅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给人积极向上的牵引力量。
当然,啦啦操除了具有培育人们品鉴美、体验美、创造美和展现美的价值外,还具有一定意义的经济价值。
啦啦操是一项展现体育艺术的运动,采用舞蹈与艺术这个大众易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音乐的渲染、动作柔韧的全面展示、娱乐休闲等特点,集合了Jazz、街舞等多种舞蹈种类,将其与体育运动的特点相结合,称为大众追捧的阳光健康的有氧运动。
人们通过身体轮廓或者说形体,包括身高、身材比例、身体柔韧度等方面来展现人的魅力。啦啦操的形体美是表演者身体所呈现的身型与舞蹈姿态,通过团队的训练,达到与音乐的完美契合,向观众展示优美的身体结构和表演者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展现力量美。通常,在啦啦操的表演者选拔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指标有:身材是否苗条、个子是否高挑、身材比例是否匀称等,这样做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美的享受,以及啦啦操表演者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和形体之美带来的激情与动感。在很多啦啦操训练中,逐渐开始注重加强啦啦操表演者的身体力量训练,以便呈现完美的肌肉线条和身体曲线。啦啦操表演者健康匀称和饱含力量的身型,可以更好的完成啦啦操的指定动作,让动作幅度达到极限,更好的彰显活力与魅力。
姿态,即人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身体变化样式。人在运动时,身体会产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姿态。这些不同形式的姿态,构成了人们所呈现的仪态,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姿态美主要由啦啦操表演者的身体曲线美和气质美组成。姿态是否具有美感,是啦啦操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表演者在跳动过程中要做到身体肌肉绷紧、发力及时且动作到位、腰板挺直等要求。啦啦操的技术之美是指在完成各项动作的过程中要达到最高技术规格,例如:U p-d own技术、发力制动技术、难度技术等,只有达到了这些技术规格,才能彰显啦啦操所蕴含的姿态与技术美。
啦啦操的编排与创造之美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在编排啦啦操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背景音乐,完美的展现表演者的运动能力,要通过各项技术动作展示表演团队的魅力风格,以此给观众一场美的视听盛宴。在编排一整套啦啦操动作时,不仅要整齐、干净、明快,更要有创造,各个动作之间要无缝衔接,整个舞蹈动作中要有难有易、均匀分布,还要体现不同的层次变化,不同站位的表演者要有动作的变化,充分利用表演空间形成队伍变换,凸显整个队伍的活力。创造之美主要是在表演者的动作中体现出来,通过组合不同难度系数和技术规格的啦啦操动作,表演者结合啦啦操的发力原理和欢快的音乐背景,展示舞蹈风格。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要通过身形变化和自信洋溢的笑容,展示出积极向上、舞动青春的状态,达到带动观众情绪变化的效果。
表演者队形的变化是啦啦操的亮点之一,通过队形的变换,彰显表演团队的协作舞动,使观众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体验几何变换带来的美感。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可为了变换而变换,即啦啦操既要体现队形美,也要考虑队形变换时动作的衔接与流畅,不然就会让观众感到乏味。造型美体现在一套动作开始时和Endin g时的静态呈现,也包括表演时的动态造型。静态呈现主要通过表演者的站位、姿态、相互之间的配合托举等组成静态造型。动态造型则包括跳跃、舒展、舞动、拋接等一系列运动造型体现。
啦啦操以团队表演为主,要求团队表演者相互协调、亲密配合,需要团队有高度的默契、共同的爱好和一致的追求。根据技术规格的要求,啦啦操在表演抑或是比赛过程中,要求表演者做到动作统一且规范,动作完成时必须做到同步。这种一致且规范的美,我们称之为同步美,这是对啦啦操团队表演的默契考察,也是团队表演利落、干净、得分的依据。啦啦操的同步美体现了整齐的节奏、相同的动作轨迹和幅度,表演者整齐划一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震撼力。与此同时,在啦啦操队形变化时,表演者也会出现错落有致的动作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次美。层次美是配合音乐的变化展现出的“不同步”,体现了舞蹈编排的独特心思。层次美是为了让观众看到表演者动作设计的艺术美感,而不是表演者动作不齐造成的,层次美在同步美之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让团队表演呈现多种元素,刺激观众视觉,增加了美的观赏性。
笔者认为,啦啦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在精神美、动作难度美、艺术展示美等内容。
啦啦操是一项需要极强表现力的体育运动,表演者要在场上表现内在精神美,表现啦啦操代表的阳光活力与蓬勃向上。啦啦操表演者以年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居多,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动力,他们的朝气蓬勃与啦啦操的健康有活力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融合,同时,啦啦操表演者相互配合协作的过程,体现了信任、团队力量这一正能量,这种内在精神美的体现,让啦啦操表演成功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一些技巧啦啦操表演对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抛接、托举、翻腾、金字塔等带有难度的动作,这需要表演者的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例如:在托举时,身体力量较强的队员要充当“底座”托住其他队员;在翻腾时,身体轻盈的队员要在空中完成前后翻腾等难度动作;在金字塔队形时,队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叠加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充分体现了队员相互配合的力量与难度之美。观众在观看此类啦啦擦表演时,会被当中一些技巧性很强的动作组合深深吸引与震撼,一度达到表演的高潮。
艺术展示美是啦啦操动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众多啦啦操表演都将艺术展示美体现在编排与创造上,这是啦啦操发展的趋势,也是啦啦操表演的核心。编排与创造带来的美感体现在表演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是编导对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的体现,同时也是裁判评判与吸引观众的重要内容。音乐节奏的把控是啦啦操表演的灵魂,只有将肢体动作与啦啦操进行融合,才能体现表演者的内在精神美,而表演者的服饰与装扮对于艺术展示美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它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美感,让观众充分体验到表演者的激情洋溢。当表演者能够高质量的、充分的完成一套独特且有难度的啦啦操动作后,这些惊险、复杂、连贯的动作不仅震撼人心,更是啦啦操艺术展示美的完全展现。
啦啦操表演虽有规格技术标准,但并非掌握了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展现其美的形态。在文中,笔者结合体育美学概念对啦啦操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迅速,却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当前,国内关于啦啦操的比赛项目越来越多,参赛人群遍及各大中小学学生,这也为啦啦操的推广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助推我国的啦啦操水平与国际水准接轨,群众对啦啦操的接受度、参与度、认同度逐步提高,帮助啦啦操不断完善,提高其美学价值与美学体现。
[1]卿凯丽,谭成清.啦啦操的美学研究[J].内江科技,2016,37(09).
[2]代文娟.身体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基于啦啦操运动身体美学价值的实践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04).
[3]胡小明.体育美学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8(10).
[4]崔江.浅析当代体育美学审美内涵的文化哲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