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飞,张海红,刘诗泆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2015年,我省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 258亿元,全国排名第七,其中中成药产业全国排名第三,中药产业全国排名第四。我省药品零售业发展迅速,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开心人大药房、昌盛大药房以及益丰大药房在江西的连锁门店达数百家,均为营业额过亿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鉴于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形势和特点,为推进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有效对接,校内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我们从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基于区域产业需求的高职药学专业建设。
在充分了解我省医药行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药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主要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基层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生产、销售与管理、药学服务等领域岗位工作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据专业定位,确立面向区域产业特点的药品生产、销售与管理、药学服务等目标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制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工学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在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视职业素养培育。
药学专业毕业生要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1],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应突破传统,调整教学内容,开发一批对接行业岗位群、满足区域产业需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工学结合教材。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如适当删减化学反应、仪器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增加药品生产工艺、检测方案设计等内容;减少营销、经营课程中基本理论的讲授,增加药品零售企业管理、销售案例分析等内容。了解区域医药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工作特点,开设面向药学不同职业领域的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药品营销综合实训、药学服务综合实训,把药品生产、流通、药学服务岗位群典型的、常见的工作任务纳入实训教学,使课程建设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师资队伍水平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2]。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拘泥于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具有岗位一线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完善校企专、兼教师双向交流体系,制定兼职教师遴选标准,形成专任教师定期赴著名高校、医院、企业学习锻炼制度,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这样,既加强了院校与区域产业的联系,又有助于加强师资力量。
引入“超星”“蓝墨云”等移动教学平台,“智慧树”选修课平台。创新教学方式,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营造具有职场氛围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面向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测的实训中心,面向药品经营岗位的模拟中(西)社会药房,面向各级医院的模拟中(西)药房和仿真静脉配置中心,打造集教学、实训、培训功能于一体、模拟真实场景的实训基地。引进药学专业主干课程仿真教学软件,构建立体式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采用现场督导评价、麦克思网上评价等方式,构建即时性、阶段化的反馈体系,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在专业建设效益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对口就业率、学生就业满意度、单位认可度及意见反馈等指标进行评价,完善专业建设方案,提高与区域产业的对接程度。
制定专业建设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探索,提高学术水平,提供科研经费,购置与区域产业对接的生产实训设备,打造与行业对接的模拟实训室等。提供网络技术保障,确保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教学资料(视频、课件等)及时上传。健全人才需求反馈机制,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调整,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态势[3]。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等人才需求反馈机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区域医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实药品生产、营销与管理、药学服务一线人才队伍,完善医院、企业现有药学人员结构。
参考文献:
[1]钟霞,黄艳,刘侠,等.以海南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推进药学专业建设[J].药学教育,2016(32):27-29.
[2]周劲松.高等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J].职教论坛,2009(1):37-39.
[3]涂冰,魏来,谭敏,等.对接产业、校企双赢的药学专业建设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