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多发疾病中,慢性胃炎是其中一种,此疾病在胃病中发病率是最高的,是由于慢性胃黏膜发生病变而导致的。病患多体现在上腹部疼痛、饱胀以及反酸嗳气等,对人们的键康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对该疾病通常采用西医治疗,但效果不甚如意,故本院开展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7岁,中位年龄 36.12 岁;病程 0.8~15(7.6±3.8)年;肝胃不和19例、脾胃湿热17例和脾胃虚弱14例。实验组患者,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38.5 岁;病程 1.2~17.0(7.2±4.1)年;肝胃不和17例、脾胃湿热18例和脾胃虚弱15例。患者确诊标准:上腹部有疼痛、饱胀以及反酸嗳气等病情特征,符合脾胃湿热、肝胃不和以及脾胃虚弱等中医诊断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认为慢性胃炎;尿素酶实验幽门螺杆菌阳性,均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草案)标准》。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本院伦理会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具体如下:首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铋剂+阿莫西林(或四环素)+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连续治疗14 d;根除HP后继续PPIs+黏膜保护剂治疗1周。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按中医诊断不同的病因,配以下不同中药煎服,具体如下:①肝胃不和 白芍、川穹、枳壳、香附、陈皮、苏梗和佛手各10 g加柴胡和延胡索各15 g以及甘草3 g。②脾胃湿热 白蔻仁、茯苓、厚朴、黄连和黄芩各10 g加蒲公英、法半夏和生薏苡仁各15 g,甘草3 g。③脾胃虚弱 党生、陈皮、广木香、黄芪、桂枝和白芍各10 g加茯苓和白术各15 g、砂仁6 g,甘草3 g。
痊愈:3周后胃镜复查炎症消失,疾病临床特征和病患身体不适情况消失;显效:3周后胃镜复查炎症基本消失,疾病临床特征和病患身体不适情况基本消失;有效:3周后胃镜复查炎症有所减轻,疾病临床特征和病患身体不适情况有所改善;无效:3周后胃镜复查炎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疾病临床特征和病患身体不适情没用得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中位年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1/50);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3周后腹部疼痛、饱胀和反酸嗳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情况,肝和肾功能都未受到影响。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d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造成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致使此疾病的首要因素[1],长期受化学、物理等有害物质的刺激也会造成此疾病发生,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患的临床症状多体现为上腹饱胀、疼痛、反酸、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通常西医都采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方法,可却不能根除症状,当前临床治疗中对该疾病的疗效都不甚满意[2-4]。
在中医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疼痛、痞满等类型,当疾病在脾胃时就会涉及到肝胆,故中医上又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以及脾胃虚弱等症状[5]。胃在中间位置,和脾相邻,肾属水谷,主以通降为顺,脾脏主运化水谷精微,可使气以升为健。肝脏主为疏泄,脾胃升降功能正常运转依赖于肝气和条达。此次研究实验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色,并取得与相关报道相符的理想效果[6],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腹部疼痛、饱胀和反酸嗳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情况,肝和肾功能都未受到影响。在治疗中对肝胃不和者应用川芎行气活血,香附理气疏肝,柴胡疏肝除郁,川芎和香附联用更有利于柴胡的除郁止痛;枳壳和陈皮可理气行滞,芍药和甘草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兼用达到调和药性的作用[7],诸药共奏最终改善患者肝胃不和症状。脾胃湿热者应用黄芩能清泄少阳之热,大黄可袪热通便,枳实破气消满;芍药缓急止痛,半夏和生姜和胃降逆,大枣兼用调和药性,从而改善患者脾胃湿热之症[8]。脾胃虚弱者应用黄芪、大枣和甘草可补脾益气;桂枝和生姜达到温阳散寒之功;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从而改善患者脾胃虚弱之症[9]。上述治疗充分的表明了采用中药结合可达到益气和胃,温中健脾、和中醒脾、清热化湿、和胃解郁、疏肝理气以及活血化瘀等功 效[10-11]。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总体治疗效果,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1]李佳祥, 邹林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33(2): 134-135.
[2]梁木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J]. 广东医学, 2016,37(z2): 235-236.
[3]王丽双.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 37-38.
[4]程志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7): 50-51.
[5]李文胜.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4): 2680-2681.
[6]马春, 杨丽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8): 469-470.
[7]王元英, 余久宁, 周习武,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13(14): 3196-3198.
[8]杜坤庭, 杨伟捷, 葛勤利,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3):1414-1415.
[9]McLeland SM, Lunn KF, Duncan CG, et al. Relationship among serum creatinine, serum gastrin, 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 and uremic gastropathy in ca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Journal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2014, 28(3): 827-837.
[10]Qin F, Liu JY, Yuan JH, et al. Chaihu-Shugan-San, an oriental herbal prepa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Devoted to Bio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digenous Drugs, 2013, 146(2):433- 439.
[11]Agoston AT, Odze RD. Evidence that gastric pit dysplasia-like atypia is a neoplastic precursor lesion[J]. Human Pathology, 2014,45(3): 44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