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笑秋 李爱华
(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近年来,不断提升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临床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时除医学救治手段外,还实施有效的护理,给予辅助治疗,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过,采取传统护理方法时,并不能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研究指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后,可弥补传统护理存在的不足,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因此,本院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即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55~82岁,平均(63.9±3.7)岁;疾病类型:冠心病 36例,高血压30例,心肌梗塞24例,心力衰竭16例,心肌病4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48例,高中以下6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3)无意识障碍,沟通及交流能力正常;(4)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或坏死;(2)急危重症患者。随机抽取55例作为干预组,另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近,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法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药物、对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健康指导等。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
(1)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对患者心理状况做出了解,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及干预;患者如对病情不了解,将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若缺乏治疗信心,介绍主治医生医技水平,并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通过个体化干预,促进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提升治疗依从性。(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待稳定后,康复训练即可指导患者开展,患者如肢体运动受限,先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之后通过相应康复措施的实施,如连带运动抑制训练、内外收展训练等,让患者逐渐的开展主动活动;患者肢体运动若不受限,可结合患者病情制定有氧运动方案,运动方式可选择为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保证运动强度适中。(3)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康复训练时,训练方案需结合患者病情、心脏功能NYHA分级制定,Ⅰ级患者可进行一般体力活动,锻炼每周3次,每次30min;Ⅱ级患者轻度限制一般体力活动,锻炼每周2次,每次20min;Ⅲ级患者明显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机体按摩每天进行,室内活动开展时需有专人看护;Ⅳ级患者无法进行一般体力活动,机体按摩每天开展,且每天进行3~5次的踝泵训练,每次锻炼时间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但应控制在10min之内;心肌梗塞患者要先绝对卧床24h,接着踝泵训练、床上运动在1~3d时进行,3d后,若并发症并未发生,在专人看护下,开展床边活动。(4)制定饮食方案时,与家属及患者一起进行,保证食谱与患者饮食习惯相适应,患者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应减少,维生素、蛋白质等含量要增加,保证营养充足,促进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的提升,利于疾病的康复。
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工具为Barthel指数量表,0~100分评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运动能力评价工具为FMA量表,0~100分评分,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好。随访3个月,利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选取三个方面:情感指数、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0~100分评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护理前,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比较(±s)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Barthel指数 FMA评分干预组对照组55 55护理前35.7±10.4 36.6±9.8护理后70.4±13.5*48.2±12.4护理前33.8±7.5 34.2±7.3护理后63.2±7.9*43.6±8.0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护理满意度干预组对照组55 55 94.7±3.5*88.6±4.2情感指数11.3±2.0*5.9±1.8生活质量健康指数13.1±2.9*7.2±2.1生活满意度9.5±1.6*4.7±1.3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多,也逐渐的凸显出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研究指出,在全球人类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的即为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护理作为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受到临床高度的重视,但常规护理中,护理操作多遵照医嘱进行,比较单一,而且多为被动实施,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较低[3]。
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旨在通过康复训练的实施,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情况,从而提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各项康复护理措施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并针对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增强康复护理与患者之间的适应性,提高康复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4]。另外,早期护理干预中,除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指导外,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提升患者依从性,促进康复效果提高,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促使患者疾病更好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广泛的推广于临床中。
[1] 李琦.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9):262-263.
[2] 王琪娜,崔玲,阮海玲,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1):140-144.
[3] 李仲娟.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2):86+88.
[4] 李桂敏,王淑君,李文娟,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