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沈 怡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00)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出现的各类不良事件,这边是通常所说的护理风险[1]。护理风险在任何护理中都是难以规避的现象,往往难以预测,而且事发突然。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护理风险管理,这也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性的根本所在[2]。为此,我院对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5年5月18日~2017年7月17日期间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重症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发作、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4例;年龄43~85 岁,平均年龄(72.8±1.6)岁。急性心肌梗塞 16例,所占比16.3%、重症心肌炎15例,所占比15.3%、恶性心律失常 18 例,所占比 18.4%、急性心衰发作17例,所占比17.3%、心源性休克5例,所占比5.1%、难治性心力衰竭27例,所占比27.5%。
1.2.1 明确护理风险因素 ①用药风险: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通常要服用多种药物,无论是用药剂量还是输注速度的要求都非常苛刻,输液泵额、注射泵以及留置针方面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药物本身的副作用较大[3],这些原因都构成了用药风险。
②病情风险: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脏器通常都会发生慢性病变,功能在逐渐衰退,长期使用药物,患者存在心律异常、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4],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③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有极其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人员一旦缺乏护理风险意识,综合素质较低,在临床护理中很容易发生风险事件。
④设备风险:除颤仪、心电图仪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都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经常用到的,如果护理人员不熟悉设备操作,或者设备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2.2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①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发放药物这一环节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应该在发放药物时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认真核查医嘱与患者资料,对患者的身份、病情有基本的判断。发放药物时主动与患者交谈,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叮嘱患者务必遵医嘱按时用药。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对症处理。
②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的专业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级责任护士与护士长,负责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风险管理方案,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对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预见性处理,尽可能地消除风险隐患,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恰当的处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很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问题,因此在下地、上厕所方面的护理要到位,向患者讲明起身站立时不能过于突然,以免出现低血压,同时积极预防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常见并发症。
③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护理人员统一参加护理风险、心血管重症患者疾病应急预案的培训学习,从思想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通过每月一次的考核检验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临床反应能力,在每日的晨会中随机提问,巩固护理人员的培训成果,从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等各方面让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④设备管理:心血管内科的常用仪器、设备应该有专人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更换。负责心血管内科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同样要接受专业培训、不定期抽查和定期考核,保证工作人员对所有仪器设备都有足够的了解,能够熟知设备的运行机制,在故障出现的第一时间内找出原因、正确处理,降低因设备突发故障或者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应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此之前共出现护理风险事件18例,包括4例跌倒、8例输液、3例护理人员问题导致、3例设备问题。在此之后仅出现1例护理风险事件为跌倒,表1。
表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一直以来,心血管内科都是一个护理风险事件高发的科室,很多患者病情严重,且合并各种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5]。正如前文所述,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疾病因素、用药因素、设备因素,也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护理风险事件往往事发突然,轻则影响临床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往往是重症患者,其中存在众多的危险因素,护理管理的重点应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我院采取的护理风险管理带有一定的预见性,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前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感的培养,在保证临床护理技术的同时,又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在获得患者认可的基础上,降低护理风险[6]。
我院针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由专业的护理风险小组从用药、仪器、培训等各方面加强管理,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事件,让患者享受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从研究结果可知: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不安全的护理风险事件,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1] 齐勇梅,权开花.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伤残医学,2014,(8):266-267.
[2] 王春华.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医学信息,2015,28(47):150-151.
[3] 王萍.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3):246.
[4] 王春凤.浅谈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180-181.
[5] 闫强,高丽英,马爱兰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91-93.
[6] 陈乔东.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