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汉语四字格英译直译与意译研究

2018-03-01 10:27吕倩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
关键词:直译意译

吕倩

摘要:作为汉语中独有的语言结构,四字格文字简洁,结构对称,音调和谐,极富表现力,因此在各类文章中都时有出现。但是由于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汉语四字格的英译成为一个不断被探讨的热点。本文以99位英语专业研一同学对于《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翻译的译文作为语料库,探究不同英语学习者对于汉语四字格的直译与意译,以期丰富汉语四字格英译的研究。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运用了对照与比较的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基于该语料库,总体上来说,汉语四字格的直译要比意译所占的比重大;对于不同类型的四字格,译者对于直译和意译的倾向也不同。

关键词:汉语四字格 直译 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093-02

四字格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形式,被大量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写作中。本研究以99位英语专业研一同学翻译语料构建的《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语料库为研究对象,从这些语料中选取学生对汉语四字格的翻译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汉语四字格的英译研究有所启示。

一、汉语四字格定义及其研究现状

“语言学家陆志韦于1965年提出‘四字格这个术语”(苏琦,2013)。前人对于汉语四字格的英译方法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因为汉英两种语言本身有其各自的特征,译者便要考虑英文读者在这一方面的审美需要,不能生搬硬套。同时,对于有些研究中的某些观点或措辞,笔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李桂山和张晓燕(2009)指出,为使译文读者更充分和全面地了解四字格的意思,应尽可能地提供意译,笔者认为这一提法未免过于绝对,同时在对语料库进行分析时也将探讨该问题。

二、基于语料库四字格直译与意译分析

本文语料库的文本是《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为介绍说明性文本。四字格的使用在传达信息的同时更富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减弱了说明性质文章刻板说明的倾向。而译者均为英语相关专业的研一学生。从研究方法上来讲,本篇文章采取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同时运用了对照与比较的分析方法。

(1)变幻莫测。根据新华成语词典给出的解释,“变幻莫测”意为变化奇特,不可预测。这个成语单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是一组主谓关系的成语,有超过半数的译者选择将其译为“unpredictable”来突出不可预测性这个特点,有17.2%的译者只注重了“变”这一方面,有7.1%的译者将“变”与“莫测”相结合,形成并列结构或者是副词修饰形容词的结构,来保持译文的准确性与丰富性。有15.2%的译者找到了汉英基本对等的词语vagaries和capricious,vagaries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中给出的例词是“the vagaries of the English weather”,capricious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给出的例词是“a capricious climate”。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变幻莫测用来修饰的是“天道”,而天道在此处的所指就是天气,因此可以推断出这两个词的使用是准确的。有5.1%的译者译为不确定的,与不可预测的意义相近。只有一位译者将变幻莫测意译为treacherous(具有潜在危险的),带有了译者的感情色彩。

(2)天翻地覆。“天翻地覆”是并列关系的词组,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形容变化非常之大,第二层是形容闹得非常厉害。有43.3%的译者选择将天翻地覆的字面意思“把世界翻过来”直译为英语,带给读者以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原作者在文中表达气温的些许变化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这种译法很直观。有30.3%的译者将天翻地覆译成其第一层意思,表示气温的些许变化会给人世间带来巨大的变化,与原文意思表达相同。同时也有26.4%的译者将天翻地覆译为消极的,即给人类带来了麻烦、灾难,混乱。笔者将第一种译法归为直译,将后两种归为意译,比较后可以发现,译者在这两种译法中是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在直译中,译者是一个传达者,留给读者想象和推敲的空间;在意译中,译者的翻译是一个再次解读的过程,根据原作者的用词,重新赋予更深一层次的含义。

(3)如许浩叹。“如许浩叹”是非固定结构的四字格,没有历史典故和中国特色文化背景的深层含义。从其字面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心字是“叹”,为感叹、叹息之意,因此有77.8%的译者选择将其译成sigh,名词亦是动词。剩余的22.2%的译者根据语境来选择其英译对应的词语,文中语境为“当中国古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天道,发出如许浩叹时”,从其语境出发,译者站在古人的角度,推测其当时的情感,有9.1%将其意译成抱怨,也有6.1%将其意译成惊讶,译者将自己解读出来的情感加入译文之中,呈现给译文读者。还有其余的7%使用较为常见的词,如feeling,ask,utter等,这些词没有什么情感色彩,呈现了译者的中立性,为读者对文章的解读留下了空间。

(4)水草丰美。由于“水草丰美”也是一个自由词组,而且笔者并没有在词典或者网络上找到它的准确解释。因此对其的理解与翻译,需要根据它的字面意思和语境来猜测和判断。从字面上来看,它不难理解,因此有55.5%的译者选择将其译做水和草,以and联结形成并列形式,而且由于其包括单词过多,不适合做前置定语,绝大多数译者将其译成with结构或者是定语从句。亦有28.3%的译者将其意译成富饶的、肥沃的等形容词,直接简洁明确地完成其语义功能。还各有8.1%的译者译成水草一个词和草地。笔者认为后两种译法并没有完整表达原作者的含义,尤其是译为“草地”。如果原作者只想要表现草地之意,那么其应该选择一个含有草地之意的四字格,为何要在四字格使用同时加入“水”这个意象,因此后两种译法的准确程度有待商榷。

(5)总体上的直译与意译对比。总结上文四个四字格的直译与意译的比例,直译占72.98%,意译占29.02%直译所占的比重要高于意译。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本文是一篇介绍天气的说明文,要求的是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而不要求文采的出众,它的功能是知识方面的介绍。因此原作者所使用的四字词组都是简单明了的,從字面上便能理解。译者便更倾向于直接将四字格直译,保持与原文在内容上和文体上的统一,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再来推断在该语境中其深刻含义。而且四个四字格没有一个是有历史典故和中国特色文化背景的,便不必非要使用意译的手段,来填补汉英之间文化的缺失。因此意译所占百分比没有直译高。

三、结语

基于《农牧之争背后的“天意”》语料库,针对汉语四字格的英译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在99位英语专业研一同学的译文中,总体上来说,直译所占比例要大于意译。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些四字格本身易于理解,没有什么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在其意义之中;其次,该语料属于说明文一类的应用文,在对于语言的把控方面,以传递信息为主,因此,直译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对于不同结构、不同语境下的四字格也都有其不同的翻译倾向。

直译与意译虽然在翻译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实现信息和文化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递。因此在翻译中以直译为基础,以意译为补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作者与读者。

参考文献:

[1]李桂山,张晓燕.谈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67-70.

[2]苏琦.基于语料库的学习者汉语四字格口译质量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9):321-322.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直译意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与“凤”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习语英译探析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