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动手 感知现代艺术

2018-02-28 19:14刘小康
关键词:感知创作

刘小康

摘 要:笔者通过对西方现代艺术鉴赏的重难点分析,结合课堂创作性感知的实践,反思总结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实验,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以契合教学内容的灵活的授课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高中美术鉴赏;立体派;创作;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20-1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在高中美术鉴赏中是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

说是难,首先是因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流派众多、面貌纷繁杂乱、标准多种多样、技法层出不穷。当学生面对杂烩一般呈现出的现代艺术作品时,会觉得不知所云;第二是西方现代艺术强调反传统,作品中摒弃了叙事性和具象的形体,使得学生在欣赏时惯性的知觉认识中的知识经验得不到应用,从而产生认知的困难;第三,“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马克斯·德沃夏克)理解西方现代艺术需要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精神气候”,艺术作品不可能脱离时代与环境而独立生成,对于这点,丹纳、沃尔夫林等与德沃夏克的观点是大致相同的,而我们的学生,对西方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艺术思潮(其中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和美学领域克罗齐的直觉说)知之甚少,这也对欣赏造成了障碍。

说是重点,这是因为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影响深远,它是西方现代工业的产物,是科学和机器的艺术表达,包豪斯运动和现代艺术运动相互影响进而相伴共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字、媒体、网络造就的信息世界所带给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图形辨识,“读图时代”已悄然而至。了解现代图形设计滥觞的二十世纪初叶的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了解立体、抽象、达达、波普和装置等艺术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增强对图像理解的基本素养,从而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鉴赏课不能套路化,要因课而异

高中美术鉴赏课现在的套路化程度很深,创设情境,情景导入,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等环节大同小异。所谓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充分显现于课堂形式的外在表现,而内在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课堂节奏则完全由教师掌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受限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过程完整的要求而常常被迫终止或转移。这種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审美过程是不完整的,对作品的理解是浅表的。套路的课堂热热闹闹,但学生对美术作品真正的认识和感悟到底有多少尚不得而知。克罗齐认为“我们可以看出批评和认识某事为美的那种判断的活动,与创造那美的活动是统一的。唯一的分别在情境不同,一个是审美的创造,一个是审美的再造。”以克罗齐的观点,我们再来对应审美过程,这时会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审美过程往往只经历了作品创作背景、作者风格介绍、欣赏情境创设等准备阶段和观照的审美感知与直觉美感阶段,而审美再造和效应阶段被忽视。不完整的过程,带来的是不完整的感知与认识,长此以往,美术鉴赏需要培养的审美素养也自然就大打折扣。

打破套路,因课而异,不求面面俱到而在于典型深入,这是我们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做到的地方。认真的分析每一节课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两个典型作品做深入的感知与探究,让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过程完整化,这是鉴赏教学实施过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以生为本,追本溯源,动静结合

“以生为本”不能成为一句空话,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西方现代艺术实在是太杂乱了,很多作品按照我们传统的欣赏角度是怪、丑、乱。这些区别于传统绘画表现形式的作品是如何出现又为何会出现,这个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搞清楚。当教师了解到西方现代美学研究其关注的中心不再是“美”、“崇高”、“秀雅”等传统美学范畴,而是转向于“表现”,“表现力”以及“审美价值”的时候,对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的改变也就不足为怪了。改变、打破、重构,这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特点。在本节课我选择立体派艺术为典型范例。立体派作为现代绘画最早出现同时也最具代表的流派之一,其创作的材料、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架上绘画。其多角度图像的组合与重构的表现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一幅立体派作品,利用实验性的操作来切实感受立体派绘画的生成与特点。在做完这些思考后,我放弃了对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和其他西方现代绘画的介绍,以立体派为突破口,通过学生实践、创作、比较、体会、教师总结这样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比较深的去感知到立体派的本质特点。实践出真知,当学生看着自己创作的头像上,侧面的鼻子和正面的嘴是如何“不和谐”的组合到一起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能看懂《亚维农少女》了,那么,看懂《格尔尼卡》也就不难了。

“有意味的形式”,是指用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引领,这种形式的特点是突出个人心理表达,颠覆传统具象形式,使得艺术的创作更加实验化和平民化,从而使“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西方现代艺术鉴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要上好一节课实在太难。惯例的作品欣赏、讨论和分析也许可以换一换,让学生也成为艺术家,让他们动手,在创作中去感知、去反思,未尝不失为一种方法,这当中值得尝试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德沃夏克著.陈平译.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克罗齐著.朱光潜译.美学原理.作家出版社,1958.

[4]克莱夫·贝尔著.薛华译.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知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