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学习重点之课程设计功能

2018-02-28 05:20蔡清田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统整评量科目

◎ 蔡清田

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统整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之素养。它使个人得以过着成功与负责任的社会生活,能积极地响应个人及社会的生活需求,面对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挑战。[1]核心素养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助于个体发展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发展的凝聚团结,因此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2]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 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等国际组织,近年来十分重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习的结果,并非先天的遗传,是后天努力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合乎认知、技能、情意的教育目的。它能纠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之偏失,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国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学习重点

笔者从2005年到2013年历经八年中小学课程基础研究,通过“全方位的国民核心素养教育研究”“K–12中小学一贯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连贯体系研究”“K–12一贯课程纲要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课程统整研究”“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草案拟议研究”,归纳出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成果。笔者在《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一书中详细阐述并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之主题。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被誉为课程设计的DNA。[3]

本文旨在论述核心素养的学习重点之课程设计功能,特别指出能呼应核心素养的领域/科目学习重点及其课程设计功能。如表1语文领域–语文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学习重点呼应简例所示,学习重点和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呼应表可用来检验核心素养学习重点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表现和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呼应性。

表1 语文领域-语文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学习重点呼应简例

学习重点是根据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统整领域/科目的知识、能力、态度之重要内容转化而成为的,是属于各个领域/科目核心素养之下的重要内涵,学习重点比领域/科目核心素养更为具体,是由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组合交织而成的。它可以引导领域/科目课程设计、教材发展、教科书审查及学习评量等,能呈现所欲达成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态度之学习内容与认知、技能、情意之学习表现。[4]

二、核心素养学习重点的课程设计功能

学习重点的课程设计功能,可统整领域/科目的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并呼应领域/科目核心素养。它不仅可统整该领域/科目之能力指标、课程标准,可减少繁琐的能力指标与教材内容,更具备指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科书与教材的编写审查、学习评量等课程设计功能。兹分述如次:

(一)可统整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并呼应领域/科目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的重要课程设计功能之一,一方面可统整该领域/科目过去之能力指标、课程标准,可减少繁琐的能力指标与教材内容,亦不会被课程标准所束缚;另一方面可统整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过去中小学课程纲要以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而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纲要系以学科知识的学习或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新课程改革更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重点的课程设计统整了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并呼应领域/科目核心素养。此种精巧的PCC三因子三维(3D)螺旋课程统整设计,能兼顾能力与内容的课程设计要素,可以统整现有各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的能力指标、核心能力与教材大纲,进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5]

(二)可指引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的重要课程设计功能之二,可以指引学习目标的设计。因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需要的是通过学习重点以指引领域/科目的学习阶段、学年学期学习目标之制定,进而指引该领域/科目各学习阶段、学年学期的教材内容与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及学习评量等之设计,以达成学习重点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换言之,学习重点可指引领域/科目学习目标,可通过课程发展具体转化为该领域/科目的学习阶段、学年学期的学习目标,引导该学年学期之教学/学习活动,以便能在某一学习阶段的时间范围内加以实践落实。

(三)可指引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重点可以指引学生专心于领域/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特别是学习重点的设计可以使繁琐的能力指标得以简化,可减轻学生学习范畴太过于广泛而带来的沉重压力,以便学生能有系统探究、循序渐进学习的潜能。学习重点着重自主行动、沟通互动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更强调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符号运用与沟通表达、科技信息与媒体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识、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等适应后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核心素养内涵。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重点,可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能力、情意及态度的培养、多元创新、沉淀反思,并专注在如何将所学内容转化落实为实践性的智慧,鼓励主动积极学习,并通过自律自主行动以开放的心胸适应及参与社会生活。[6]因此,学习重点具有指引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功能。

(四)可指引教师教学

通过学习重点可以指引教师进行领域/科目教学,协助教师通过领域/科目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方法与内容,可提供教师作为领域/科目教学单元目标的来源,甚至作为学校课程计划与领域/科目教学活动设计之依据。[7]学习重点的功能,不仅可指引领域/科目学习目标的设计,而且通过学习重点更可指引教师进行领域/科目的教学。教师进行培养核心素养的学习重点教学,应调整过去偏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形态,着重强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素养,着重自主行动、沟通互动与社会参与。教师可通过安排欣赏、展演、操作、体验,引导学生创造与反思等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学生更多参与互动及课后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角色。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主动进修、参与教学观摩与经验分享等研习活动。学校应举办开发各种教学模式、增进教学知能、提高教学质量之校内外实务性的研究与研习活动。[4]因此,学习重点具有指引教师进行领域/科目教学的引导功能。

(五)可指引教材发展与教科书设计

课程改革强调中小学课程的连贯与统整,特别强调通过核心素养的课程连贯与课程统整,强调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连贯与课程统整的课程设计核心。课程改革强调通过学习重点统整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指引教材发展与教科书设计进行连贯统整,强化领域/科目的学期、学年、学习阶段的连贯性与统整性。课程改革强调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设计教材,协助教师及学生随年级阶梯或学习阶段阶梯而逐渐增加与陆续提升其学习内容之复杂程度与学习表现之复杂程度,循序渐进推进其课程连贯与课程统整之关联。[4]

特别是学习重点可以作为审查各科教科书是否合乎领域/科目核心素养之依据。通过学习重点指引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的双向细目可引导教科书编写者进行教科书设计,甚至可以作为审查各科教科书是否合乎学习重点的依据,以引导教科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之设计。过去中小学课程纲要及高中课程纲要强调基本能力及核心能力培养,然而两者并未连贯,而且高中课程内容与初中课程部分重复部分脱节,特别是高中核心能力及教材纲要缺乏联系,仍落入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未能与中小学的能力指标进行垂直连贯。[6]

学习重点可统整中小学的能力指标、学科能力、学科知识、核心能力与教材大纲,更可以运用学习重点统整高中各领域课程纲要的核心能力、一般能力、基本能力、进阶能力、分册教材大纲。换言之,学习重点具有统整能力指标与核心能力、教材大纲的功能。一方面,通过各个学习重点可以统整过去的能力指标、核心能力与教材大纲,具有化繁为简,统整指标并减轻教材超载负荷的功能;另一方面,更可以通过各个学习重点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再进一步具体转化成为各个领域/科目可教的、可学的、可评的主题单元内容与学年学习目标、学期学习目标与教科书分册的单元主题目标。[7]

特别是通过学习重点从每个年级进行明确学习内容划分,清楚界定各学年学期各领域/科目学科知识概念,可以掌握教科书设计的内容分量,避免学习内容过多造成师生教学负荷超载。之所以各领域/科目学习重点最好要区分学年学期,是因为学习重点一方面要有课程纲要的弹性,另一方面也要有课程标准的限制。例如数学领域/科目的学习先后逻辑顺序架构是完整的,数学学习重点的某些学习内容概念缺漏,容易造成后续的新学习衔接不上。故学习重点也要能进一步具体明确转化为各领域/科目的学年学期学习目标,必要时可配合教科书分学年、学期的审查制度,可再分学期设计具体转化为该领域/科目的学年、学期学习目标,特别是学习重点之学习内容宜分学年、学期订定,以便教科书编写与教学评量,可以避免重蹈能力指标繁杂且各自解读分歧不一而造成不当重复或脱节之覆辙。

学习重点可供课程研究发展机构进行教材原型之研究开发指引,更可作为出版社设计教科书之指引,以设计各学年、学期分册各学习单元教材之指引,教师可依据学习重点自选或自编教材。特别是学习重点可以转化成为各领域/科目各学年学期学习目标与教科书分册的各版本教科书教材原型之单元名称、单元目标、教材大纲或学习内容,亦可作为教师自编教材及评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指引。

就学习重点之课程选择而言,学习重点之学习内容及学习表现的选择应重视动态性的均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适切调整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及难度,揭示重要及多元观点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并保留弹性,以适应学生、学校及地区的差异性。学习重点之教材选择须具启发性与创造性,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须兼顾可具体操作的特性,能提供学生观察、探索、讨论与创作等实践及表现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具有创造思考、独立判断、适应变迁及自我发展之能力。因此,学习重点具有引导教科书与教材的编辑审查的指引功能,可作为出版社或学校编辑教材的指引依据。为了有助于教材多元化,以协助教师活化教学与学生能适性学习,可以将各领域/科目/群科内容众多而繁琐的所有教材内容列入各学习领域/科目/群科课程大纲之附录以作为参考,而不必硬性规定太多教材内容。[6]

就学习重点之课程组织而言,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的组织,应注意各学习阶段之间的程序性与继续性,并予以适切分化;注意同一学习阶段各领域/科目/群科课程之间、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等的统整性。学习重点之教材发展应扣紧学习表现与学习内容,除了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外,更强调学习表现的重要,以使学生喜欢学习及学会如何学习,并达成其学习目标。此外,教材发展还应强调基本概念与统整性原理原则之习得,教材内容由简而繁、由易而难、由具体而抽象,须衡量不同学习阶段间的纵向衔接,并提供高层次认知思考能力之学习素材,让学生习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之能力,避免零碎的知识材料。各学习阶段可依学生的学习心理加以适切区分,并应注意不同学习阶段领域/科目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及统整性。各领域/科目课程大纲的学习重点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表现,应涵盖各项重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内涵,并适切融入相关学习活动中。

就学习重点之课程材料而言,教科书应依据各领域/科目课程纲要进行设计,并依规定审定通过后,由学校教师选用。各地区的学校及教师可以因地制宜以及根据学生特质与需求,自行设计校本教材,并应依据各领域/科目核心素养与学习重点内涵,进行选择或自行编辑合适的教科用书和教材,以及发展所需教材。教材内容上应兼具生活地缘性、本土性与国际性,并搜集多元教学资源,发展适当的教材,强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六)可指引学习评量

学习重点可以建立各领域/科目的学习表现检核基准,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的各学习阶段之学习表现成效。学习重点除可以作为评量学生学习结果的参考,还可依据评量结果作为对于课程纲要各学习阶段学习重点进行检核与修正之依据。学习重点的功能可以检核不同阶段学生在不同领域/科目的学习成果,而且应依据学习重点所呼应之核心素养进行学习评量,考虑学生生活背景与日常经验或问题,妥善运用在地资源,发展真实有效之学习评量工具。在评量的工具类型上,可弹性运用测验、观察、问答及面谈、档案等多元工具。集中评量之焦点,尤应重视核心素养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在实际生活应用之检核,以反映学生学习情形或应用之成效,并进行有效回馈。评量的原则方面,应把握信度、效度、频率,尤应重视学生学习经验之具体检视与有效回馈,[8]以便日后进行课程发展、教学实施、学习指导、学习评量、补救教学,具有作为评估教育绩效的参照规准等功能。

以核心素养为主轴的学习评量,应包含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需兼顾整体性和连续性,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并有效进行追踪,长期评估学生之表现。必要时应规划办理加深加广与加强补救等方案。[8]此外,应以更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果,关心周遭学子的生活教育及各类素养的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之素养,避免以传统的升学导向思维,评论学校教育及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习重点具有引导学习评量的指引功能,可作为学校实施平时测验,定期评量,学期、学年评量等学习评量的依据,甚至是作为高中会考、大学入学学测、指定考试、教育部发展评鉴指标或学生核心素养检测的基准。这项功能亦可随之调整为6岁、12岁、15岁、18岁学生核心素养检测之参考指标。[9]学生核心素养的评量范围,除主要学科(数学、语文、科学)的基本学力外,学生有关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符号运用与沟通表达、科技信息与媒体素养、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道德实践与公民意识、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等核心素养学习,可一并设计于评量中,作为收集各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结果之理解,供相关学校作为课程规划与教学环境改善之依据。

三、结语

核心素养学习重点,具有可以指引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指引教师教学、指引教科书与教材的编写审查、指引学习评量等功能。特别是透过学习重点课程设计,可改进过去课程纲要的基本能力与各领域/科目之间转化不合逻辑的缺失,不仅可以统整现有各个阶段学校课程的能力指标、核心能力与教材大纲,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新课程之参考,具有指引学习目标、指引教材发展、指引教学活动、指引学习评量等功能。

[1]黄光雄,蔡清田. 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蔡清田.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蔡清田,陈伯璋,陈延兴,等. 十二年公民基本教育课程发展指引草案拟议研究[R].嘉义:中正大学课程研究所,2013.

[5]蔡清田. 50则非知不可的课程学概念[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6.

[6]蔡清田,洪若烈,陈延兴,等. K–12 一贯课程纲要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课程统整研究[R].嘉义:中正大学课程研究所,2012.

[7]蔡清田,陈延兴,吴明烈,等. K–12中小学一贯课程纲要核心素养与各领域连贯体系研究[R].嘉义:中正大学课程研究所,2011.

[8]蔡清田. 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核心素养[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2.

[9]蔡清田. 国民核心素养:十二年国教课程改革的DNA[M]. 台北:高等教育出版公司,2014.

蔡清田 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院 621

猜你喜欢
统整评量科目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高考“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