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2018-02-27 08:48王福兰
求知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探究教学创新能力

王福兰

摘 要:初中生物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经验,探讨初中生物实驗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创新能力

1.生物教学预习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预习是学好初中生物的前提,通常情况下,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以阅读课本、明确目的、了解实验步骤的顺序进行,尽管这种常规方法对推动实验课的开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出于其中的学生往往会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逐渐形成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无异。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就要通过预习阶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探究中将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问题往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有更多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动力。

比如,预习“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相关内容时,如果以学生的日常经验及课本的提示,不少学生会认为“水分、温度与空气是种子萌芽必备的生存条件”,也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针对在预习环节不同学生提出的疑问,学生需要主动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探究性实验。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多上网查找资料,以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路,跳出课本,创设具有对照意义的新实验,分别探究阳光、营养对种子萌芽过程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准备营养液、蚕豆种子等供其选择,不断完善实验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1]。

2.实验过程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大多教师都会采用先演示,后模仿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发现错误和教师的纠错工作,最终得出的结果往往都是课本已有的实验结果,严重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在全新的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师应该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实验形式,秉承“课本实验步骤不是唯一”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深入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比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需要用到洋葱的内表皮,但因其薄而无色难以观察,所以很多学生会取出浅紫色的外表皮。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少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外表皮还是内表皮,用镊子撕下的操作通常都会导致表皮连叶肉,影响后续实验的观察。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想出其他方法取代这个环节与步骤,如将鳞片叶从内部向外部扭出,连着表皮后斜着撕开等,这样必然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这些知识无法从课本实验的指导中学习。

3.结论分析的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不可忽视的步骤是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操作完成后发现的知识点,并再一次回顾和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结合课本中的理论“蚯蚓的运动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如果在光滑玻璃上运动刚毛则扎不进去,因此蚯蚓很难在玻璃上前进”。而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却发现,在光滑的玻璃上蚯蚓前进的速度比在粗糙纸板上更快,得出的是与课本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时,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找出问题所在,即玻璃板上存在水分的原因。于是,在“观察蚯蚓”的原有实验中,教师就能实现延伸教学内容的目的,学生从原有实验的过程发现实验知识外的问题,探讨借助水的润滑让蚯蚓在玻璃上爬得更快的道理,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其创新,又对学生日后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学以致用能力进行了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2]。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初中生必学习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培养的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性,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善于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究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竹青.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5(20).

[2]丁振武.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6(2):141.

猜你喜欢
探究教学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析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误区
活动课中让学生参与的探究教学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