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红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呢?文章作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厌学;勤沟通;多激励;重辅导
一、勤沟通
1.借力《成长记录》档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自卑、抑郁、逆反、焦虑等心理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引导,加以沟通,则能帮助学生重塑学习的信心。但教师事务繁杂,再加上办公室里人员较多,往往很难找到一个随时随地可以沟通,并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时机与场所。自从笔者给每个学生成立了《成长记录》档案后,发现很多学生解除了防备心理,没有了面对老师时的紧张与害羞,在《成长记录》中写下了学习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而教师则能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厌学情绪,及时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走出困扰。
一次,笔者正在翻阅学生交上来的《成长记录》,看到一位女学生写道:“哎,自从妈妈为了方便和我联系,给我买了一个手机,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比起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学习真是太枯燥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笔者马上在《成长记录》中回应道:“孩子,手机或许能给你带来片刻的欢喜和刺激,可长此以往,你能得到什么呢……”事后,笔者多次和这位女学生进行书面和面对面的心理疏导,也及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这才渐渐消除了她的厌学情绪。其实学生的很多情绪变化是很微妙的,教师很难很快地察觉出来。这位女学生在《成长记录》上的倾吐,让教师第一时间和她进行了沟通,及时做了心理辅导,把厌学情绪扼杀在了萌芽期。
2.家校合力
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尽到应有的责任?笔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访等形式多次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鼓励家长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静心地学习。
二、多激勵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说:“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的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励他们,要想尽办法创设一切机会让他们表现,让他们体验成功,以此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我班中一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不理想。笔者在一次家访时发现这一学生画得一手好画,笔者大加夸奖的同时,还在班上展示了他的作品,当众宣布让他参与班级板报的设计并因势利导,对他说:“既然能把画画得这么好,就说明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不能输给别人才对。”自此,该生在学习上特别用功,再加上教师的辅导,渐渐地,他在学习上找到了乐趣,也就不再厌学了。此外,笔者发现以小卡片、小礼物、作业寄语等形式激励孩子,效果也很好。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班上厌学的学生分散到各个学习小组,在上课加分的过程中,加分标准侧重于学困生,比如优生答对得一分,学困生答对可以得两分,最大化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重辅导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是基础差的学生。针对这种学生,教师的辅导很重要。但一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为每个厌学的学生查漏补缺,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笔者采用了“一帮一”的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让学习优秀、对学习充满激情的学生帮扶厌学的学生。一来让厌学的学生受到优秀学生乐学、好学的感染,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二来达到了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学生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解决厌学现象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厌学的学生,久而久之,便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