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特色建设的“合文化”基因

2018-02-27 13:22黄年忠
江苏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文化,有着独特的强大力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在正确认识文化强校的前提下,开始了校园“合文化”建设的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依托《中华优秀文化读本》为载体,引领师生开展系列研读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文化;传统文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0-0050-02

【作者简介】黄年忠,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500)校长,高级教师。

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理解是文化可以立人。但人如同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只有靠文化这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他们串起来才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因此,往大了说,文化更可以立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应该是思想传承,也可以说是道德教育。

一、因地制宜,让校园浸润“合文化”

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要学会提炼,防止简单的拿来主义;二要指向育人,防止出现形式主义;三要适合儿童,防止一厢情愿的个人主义;四要结合校情,防止校园文化成为附庸品。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是由5所规模较小的城区小学合并起来的。2011年,如皋教育进行了城区教师抽签交流,多校合并,教师来自8所学校,当初最迫切的是“大家的心赶紧合在一起”“大家和谐进取”。经过不断酝酿,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合”与“和”两个字。两个字读音一样,各有其义,但又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关联。“和”,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怎样达到这种境界?首先,需要“合”。只要把“合”的过程做好了,才可能达到“和”的境界。这非常符合我们的校情,于是我们确立了“以合为贵”的办学思想,开始了以“合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引领全体师生注重合作、学会融合,懂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通过不断总结,将“以合为贵”的教育思想,提炼出四个关键词:合群、合趣、合情、合理,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师生眼帘的便是“以合为贵”的校训。地面浮雕“仁义礼智信诚廉勤合和”十个大字,花坛里也呈现着“三人行,有我师”“天地人,你我他”等经典文化名句。“合群楼”“合趣楼”“合情楼”“合理楼”四栋教学楼,每栋楼的楼梯墙壁都在“讲述”着古代科学家和文学家“合”的故事,这些布置,让传统文化美丽起来了,学生可见可感。

二、尊重学情,以“合文化”为主题开展活动

当早晨的阳光洒向校园,悦耳的“唱诗”就在校园弥漫开来,穿透每一个师生的心灵。学生聆听着经典的诗文,迈着轻快的步伐,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教室,开始了整班的经典诵读。我们举行了《春之声》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南通、如皋两地的朗诵家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朗诵古典诗词。学生集中操场,一起凝神静听,时而情不自禁地應和。

每周三是学生无作业日。学校让学生们在家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每周五的社团是传统文化的大舞台。以“尊重兴趣”“情投意合”为宗旨,让学生自主参加适合自己“玩”的项目,组建不同社团,培养学生“合群”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传承发扬,“合文化”引领下的校本课程建设

在所有中华优秀文化读本中,我们认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陆志平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板块清晰而独特。在反复研读后,我们发现这一读本有其独到之处,做到了眼中有儿童,心中有意象,选中有积累,学中有活动。因而,学校便选择了这一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载体。

1.眼中有儿童。

编者的眼中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儿童的身影。一二年级学生小,喜欢具体形象的画面,编者就采用儿童喜欢的绘本,把一些传统文化融进绘本中,非常巧妙地用“我的一天”“我的一年”等具体活动情境,让孩子了解、体验、感受身边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比如二年级的读本,六个内容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编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编写,关键处非常巧妙地融进了相关的经典诗句、俗语。第一课《幸福的大圆桌》开篇就融进了儿童歌谣,融进了王安石的《元日》,融进了春联,融进了民间俗语“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最后结尾还融进了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一句“花市灯如昼”,又调动起孩子对元宵灯会的盼望。整个绘本的画面,极富童趣,极富儿童视觉的冲击力,尊敬长辈的教育如细雨滋润了小学生的心田。

2.心中有意象。

很多时候提到意象一词,不少人觉得是“抽象”的,总以为意象很玄。但是,《读本》把意象紧紧地与生活联系起来,落在了儿童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一些具体的物件上面,比如太阳、泰山、长城、文房四宝、牡丹、杨柳、鹅等。《读本》共选取了24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中华意象,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象”的背后有何意义?编者安排恰当的提示,给学生和教师足够的拓展空间和研究趣点。

3.选中有积累。

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有着大量的经典名言、经典诗词、美文佳篇。如果要求背诵,很多人怕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编者没有回避“死记硬背”,精选了近300则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名言,强化学生的记忆、积累,培养学生的童子功。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传承。

4.学中有活动。

儿童天性爱动。只有通过亲自体验、探究的活动,才能在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读本》设计了48个体现儿童生活情境和心理特点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参与和文化探究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学校目前的校本文化课程主要就是借助这一读本。学生人手一本,一是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二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我们先后邀请部分语文教师从读本中选取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另外,受编者的启发,我们开发了一些校本文化微课程。如开展了以四个“相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相约长江”,五年级“相约田园”,四年级“相约成长”,三年级“相约书海”等。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路径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多维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开展以“商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