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补习班不是权宜之计

2018-02-27 13:22唐江澎
江苏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一代人机构机制

唐江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方式,这一代人今天的成长方式影响着国家明天的核心竞争力。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来主义学者认为,教育是“筹备未来的唯一理智方式”,必须“为了明天教育下一代”!

而现今的情形,实在令人担心!有统计资料显示,一些城市中约80%的学生在课外机构补习,而其中又有约80%的学生是在接受两门及以上的文化课补习。岂止城市,在笔者参与的调研中,补课风已经吹遍城乡,即使是欠发达地区小镇上的补习机构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稍加推算,我们可知30年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049年,这一代在补课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年龄是36至48岁。换句话说,那时候承担中国梦重担的一代栋梁,今天大多在补习班补课。

这是一个真正令人忧思的“成长现象”!由此看来,集中整治补习机构之乱象,就不是一个行业的权宜之计,也不仅是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问题的阶段之策,而是探寻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大举措,是“筹备未来”的战略步骤,我们必须站在育人模式的高度来审视,从而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补课能补什么?这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路径的现实起点。长期以来,受考试评价体系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的阶段性考试,还是中考、高考,均过多地关注了知识结构的第一层面,即由学科碎片化知识所构建的“内容之知”。受此影响,教学活动变成了“反复操练”,学习要求变成了“记住记住”,考试评价也变成了“记得牢、答得出”的“解题比赛”。应该说,这种围绕“记忆力”打转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对反复操练的补习应试机构,恰恰提供了“应运而生”的氛围和环境。如果我们的教学与评价更关注学科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更关注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与能力的“方法之知”,甚至更进一步关注学科的深层价值诉求,让我们的教学真正从关注“记得住的知识”走向关注“一生带得走的素养”,让我们的评价命题真正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那么,强调“知识之补”的培训机构也将会从根本上失去市场需求。

个性成长需求的多样化与学校课程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如何化解?这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路径的机制选择。应该看到,部分学生选择艺术、体育等素养类机构学习,是校内课程资源不足的无奈选择,费时费力,耗资耗神。我们可以借鉴深圳等地成功探索的经验,建立课程类公共服务产品政府购买机制,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优质课程供应学校,学校依托校内资源支持课程实施,家长合理分担部分课程成本”的课程供给形式。这样一来,把一些优质的课外机构从机制上转化为优质课程的供给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师资短缺、课程单一的困境,为“适合的教育”提供可选择的“适合的课程”。

根本的出路还是贯彻好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唯有如此,真正实现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教育才能培养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明天才可以期待。从眼下的改变起步,就能走向明天。

(作者單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一代人机构机制
一代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我们见证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重要言论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