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有待于提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必要性和实施途径三方面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类;思政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肩负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勇于进取的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工作之中,有利于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弘扬和培育其民族精神,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创新其思政工作的方式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将有效提高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有待于提高
目前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现状来看,教育内容常常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不高。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形象思维能力发达,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做事喜欢凭直觉。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践性。创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非常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正确的价值支撑。例如:《大学》、《中庸》、《弟子规》等古典名著中所倡导的思想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深远的启迪作用;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以观念文化形态存在以外,还以历史文物,书画、建筑、服饰乃至传统节日、民间风俗等形式呈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将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理想信念的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类主题教育不仅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更容易吸引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课堂中。足以见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二)多元文化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
多元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多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已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强势文化的扩张等,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尤其对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而言,这一群体思维活跃度较高,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中,受到多元文化冲击表现最为明显体现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在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下,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迷失了方向,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急躁、草率,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的价值观、自由观、民主观不加取舍地作为自己的信仰。另外,在西方强势文化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也严重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想活跃期,理想信念的成型期,是最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引导的时期,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在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过程中,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民族文化的尊严感,从而使大学生正确地处理好多元文化激荡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路径研究》课题组根据上海部分艺术设计类高校调查发现,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十分乐意于了解并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中华传统服饰、书画、茶道等知识。然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方面非常欠缺,例如,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书籍阅读甚少,很少有同学会将阅读时间用在古诗文或古籍的学习上;在对待传统节日方面,他们热衷于参加诸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感恩节这些西方节日的活动,对待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清明节、七夕、重阳等节日却显得热情不足。其中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能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较少;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三是艺术大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现象较严重等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习总书记提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孕育的土壤,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滋养这片土壤的养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在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建构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凝练的结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体现了中华儿女真挚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名言激励着中华儿女形成自强不息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优良文化精髓,又要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政工作过程中,民族精神的培育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完善的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道德伦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具有浓厚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注重道德完善。在《大学》中提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将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其心”。中华传统文化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即要求“个人必须担负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提倡对人的价值的追求和肯定,通过个人修身,达到心性的完善,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以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提倡“礼乐精神”,通过道德和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熏陶中,在艺术的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和人生境界的培养,以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促进人格的完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在活动主题上,重点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开展活动,将理想信念、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引导大学生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活动形式上,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将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较好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举办社团活动、社会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竞赛类等活动,还可以举办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活动,例如书画、创意美术、篆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丰富了艺术设计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其活动的思想内涵,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之一。“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两者间都有着非常好的承接。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他们设计的许多作品都能够成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例如从校园海报设计到工艺设计,乃至校园景观设计等等,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校园中的教学设施、人文景观中,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精髓和文化成果,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起到了导向作用,为高校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活动规范和秩序,提供了思想准则,有利于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规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内核精神文化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在办学理念、价值倾向、思想信念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思想保障。总之,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思政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新媒体技术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新媒体技术既是一种挑战,又为高校思政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教育方式。其中,以易班为代表的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播。当前网络思政建设仍面临着未能迅速占领网络主阵地、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契机,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融入到高校易班建设中,为网络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思想引领,同时丰富网络思政的思想内涵和活动形式。开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网络教育课程、组织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网络思政平台,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渗透到大学生的关注的热点中,既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能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5-4.
[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12-11-08.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5-4.
[4]金元浦主编:中华文化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59.
[5]冯刚,柯文进主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