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8-02-27 03:32梁秋霞
卫生软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硕士生人际硕士

梁秋霞,李 纬,涂 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安全感作为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我国学者丛中、安莉娟则认为,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安全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的社会安全、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神经症患者的不安全感方面[3-5]。通过对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对学生安全感的现状调查较少。从已有的学生安全感现状调查来看,调查对象以初高中生[6,7]、大学生[8-12]为主,硕士研究生涉及较少。就大学生而言,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安全感现状有所不同:医学类大学生总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高分组所占比例为98.29%[9];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较低,仅有32.3%的大学生体验到良好的安全感,有36.9%觉得不安全,30.7%觉得严重不安全[13];综合类大学生总安全感中等偏上,总安全感平均分为55.82[8]。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安全感与学历有关,大专以下学历的学生总安全感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14],本科生总安全感显著低于硕士研究生[15]。由此可见,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安全感现状调查,不仅可以了解硕士研究生安全感水平,还可以对比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安全感差异,有针性地提高学生群体的心理安全感。

硕士研究生是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劳动者,也是我国社会中文化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作为一名合格的硕士生,除了掌握良好的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和培养模式的改变,使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恋爱婚姻、就业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心理安全感降低。因此,本研究拟定从性别、生源地、学科、恋爱等维度对四川某师范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现状,以期为学校开展安全感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四川某师范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安全感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5份,有效回收232份,问卷回收率为98.72%,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丛中、安莉娟编制的“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2]对研究对象进行抽样施测。该量表为自评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法对被试自身情况与题目描述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计分。量表包括2个因子,即“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每个因子8个问题,共计16个问题。其中,人际安全感主要考察个体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安全感,得分越高则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安全感就越强;而确定控制感则代表个体对生活的预测和确定感、控制感,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生活中的确定控制感越强。总安全感为上述2个因子的得分总和,总安全感得分越高,则表明个体的安全感越强。量表总分在5~80之间,王平[11]将总分划为三个等级:得分>65分为高分组,表明个体的安全感较高;得分在45~65分为中等分组,表明个体的安全感中等;得分<45分的为低分组,表明个体的安全感较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现状。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是否存在差异。

表1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量表被试分布情况 (n=232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硕士研究生总安全感的相关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在232名调查对象中,安全感总得分处于低分组的共有22人,占9.50%;中等得分组共158人,占68.10%;高得分组共52人,占22.40%。分布结果见图1。

图1 安全感总得分结果分布图

2.2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安全感总得分区间为20~78分,平均分为57.55分。由此可见,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见表2。

表2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总体得分情况

2.3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硕士研究生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平均分来看,女硕士生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上的得分略高于男硕士生,见表3。

表3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分

2.4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的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硕士研究生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平均数来看,来自城镇的硕士研究生在人际安全感和总安全感上的得分略高于来自农村的硕士研究生,在确定控制感上的得分略低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见表4。

表4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

2.5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硕士研究生的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得分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不显著,但是独生学生在人际安全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非独生学生,而独生学生的确定控制感、总安全感平均分略低于非独生学生,详见表5。

表5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情况分

2.6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是否恋爱上的差异

t检验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的恋爱情况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总安全感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平均分来看,恋爱中的硕士研究生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未恋爱的硕士研究生,见表6。

2.7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学科上的差异

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总安全感及各因子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文科学生在人际安全感、总安全感上的平均得分略高于理科学生,见表7。

表6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是否恋爱上的差异分

表7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学科上的差异分

2.8 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差异

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及总安全感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研三在总安全感及各因子上的平均得分最高,研二最低,见表8。

表8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得分在年级上的差异 分

3 讨论

3.1 硕士研究生总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综合来看,本研究中硕士研究生总安全感较高,处于中上水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硕士研究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择业就业时的选择机会比较多,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高技术人才。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社会对高质量、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范类人才的需求日渐扩大。而且,随着教师薪资待遇大幅度的提升,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前景更为可观,承受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第二,硕士研究生生活方式较为单一,独来独往居多,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花在学术科研上面,减少了人际方面的矛盾;大学生虽然课业任务也比较繁重,但大学生大多身处学校各种社团组织,与寝室室友、同学相处时间较多,出现人际矛盾的可能性较大。而且,硕士研究生心智更为成熟,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合理规划自己的硕士生生涯,并为将来工作或深造努力,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预感较为准确,处理起来也更为得心应手。

第三,硕士研究生毕竟是学生群体,大多生活在校园里。校园生活较为简单,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利益冲突,评选奖学金以科研成果为主。并且,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治安管理都比较到位,降低了抢劫、强奸等危险事件发生的几率,社会安全程度较高。

3.2 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的差异性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恋爱情况、学科、年级这6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学科及年级这五方面的差异性比较来看,本次研究结果与付慧慧硕士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心理安全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6]的结果一致。其中,不同性别硕士研究生在安全感及各因子上的差异结果与陈幼平[15]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目前,国内关于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现状的研究较少,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为主。虽然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在上述6个维度上并未发现显著差异,但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在各维度的结果与大学生安全感各维度结果又有些许不同之处。

第一,虽然硕士安全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硕士生在总安全感、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上的平均得分略高于男硕士生。对比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可以发现此次调查结果与吴新林[8]、罗清文[17]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赵美玉[9]、张广亮[10]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不管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与否,男生在总安全感及各因子上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一直以来,女性都被视为弱势群体。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女硕士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读研期间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得她们开始在知识、技能及整体素质上都表现出与男硕士生同等的竞争力,享有和男生一样的机会,从而缩小男女间的差异。并且,国家提倡男女平等,势必会在各方面尽量实现男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使得女性也开始进入社会精英阶层、领导阶层,女性的身份地位比以前更高。因此,女硕士生的安全感逐渐提升,缩小了男女硕士生在安全感上的差异。

第二,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差异虽不显著,但研三学生的总安全感及各因子的平均得分最高。付慧慧关于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在年级上的差异性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1],均不显著。但她的结果显示,研一学生在总安全感、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上的平均得分均是所有年级学生中最高的。笔者认为,本研究中研三学生安全感平均得分总体较高,可能与其学术知识及综合能力提升有关。硕士研究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与积累,其各方面能力已经得到较大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学习、科研能力也取得较大进步。相较于研一、研二的学生来说,研三学生在处理科研问题、人际问题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更明确。因此研三学生的安全感相对较高。

第三,硕士研究生在是否恋爱上的安全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恋爱中的硕士生安全感各项平均得分均略高于未恋爱的硕士研究生。张晓霞、黄丽关于《大学生安全感与恋爱满意度》的结果表明,有恋爱史的大学生在总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恋爱史的大学生[14]。孟海英[12]在调查大学生安全感时发现,恋爱的学生在人际安全感得分显著高于未恋爱的学生。以上研究表明,有无恋爱经历、是否恋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安全感。相比于大学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学业、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基本上过着“寝室-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对外交流沟通的时间与机会较少,在恋爱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了。我国硕士研究生年龄大多在24~27岁,正是建立爱情、体验亲密的时候。刘冲指出,高校未婚女硕士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婚恋焦虑,在婚恋焦虑九个维度得分中,对恋爱缺乏的焦虑得分排第一,对恋爱未来的焦虑得分排第三[18]。由此可见,是否恋爱对于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未恋爱的硕士研究生更多以结婚为前提开始恋爱,所以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考虑较多,不仅要考量对方的人品、能力,也要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条件、未来工作等因素,承受来自学业、自身年龄、家庭三方面的压力,导致其安全感较低。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学科、年级等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安全感及各因子在上述维度的得分与本科生相比略有差异,这就为研究者、学校管理者在硕士研究生安全感教育上提供了参考。总的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安全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心理健康状态较好。只是,目前关于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现状调查成果较少,本次研究抽取的调查对象只是硕士研究生群体中的少部分,建议研究者们可以大范围选取样本,充分考虑医学类、综合类、师范类等院校学生的差异,考察硕士研究生安全感在婚恋情况、父母文化水平等维度上的差异情况,深入了解硕士研究生安全感现状,从而提高其安全感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参考文献:

[1]孙 群,姚本先.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23(3):290-293.

[2]丛 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

[3]王大为,张潘仕,王俊秀.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J].统计研究,2002,(9):23-29.

[4]卢瑞雪.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现状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部分学生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39-41.

[5]王 玲.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完整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的态度和评价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2):158-160.

[6]安莉娟,丛 中,王 欣.高中生的安全感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717-722.

[7]曹晓芹.高中生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6):12-16.

[8]吴新林,赵 红.宁波市某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7,31(3):34-37.

[9]赵美玉,周博挺.护理专业学生安全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2):223-224.

[10]张广亮,汪念念.西藏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J].内蒙古统计,2015,(2):32-34.

[11]王 平,徐礼平,李 晶,等.某市219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8):497-499.

[12]孟海英,王艳芝,冯 超.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880-7883.

[13]严 涛.师范类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科技风,2010,(16):10-12.

[14]张晓霞,黄 丽.大学生安全感与恋爱关系满意度研究[J].健康研究,2017,37(1):71-73.

[15]陈幼平,辛 勇,罗兰.研究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76.

[16]付慧慧.硕士研究生心理安全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17]罗清文,王纬虹.大学生安全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110-114.

[18]刘 冲.婚姻挤压下高校未婚女硕士婚恋焦虑及其调试[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硕士生人际硕士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赵燕磊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