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银养
(台州市宁溪中学,浙江 台州)
阅读是文本与心灵构建的沟通桥梁,通过阅读中的知识接收,汲取英语的文本智慧,感受英语的意境。对英语的理解由浅入深,只有通过阅读的分析感悟,才能循序渐进地强化英语的各项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现阶段教师应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的措施,剔除糟粕,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趣味元素,创建轻松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
阅读仍旧沿用传统的方式,翻阅课本将有关的生字词汇逐一击破,甚至在英语词汇大意还理解不清的情况下进行阅读猜想,流畅地阅读全文,但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少代入情感,甚至一句话已经阅读完毕,还要重复性地在心里默念一遍才理解大意,这还是英语成绩较好的,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这样单一化的阅读形式下,面对长篇累牍的文字容易先入为主,产生逆反情绪,且英语阅读的连贯性较差,都是在教师的点名后被动阅读,鲜少有主动参与阅读互动的。
阅读一方面时间较短,一方面针对阅读的解读较为简洁,并不是说这种简明扼要的解说形式不合理,而是教师并不注重阅读,从整个阅读的流程可以看出,阅读在课堂上占比很少,解说缺乏层次性,多是针对英语到汉语的翻译来分析,没有深化地去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等,学生始终一知半解,且受到教师的影响,对阅读的积极性不高。
高中关注学习成绩,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就急不可耐地导入阅读的技巧,比如按照阅读的问题去反向寻找答案,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答题方式,但也同时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散,在日常阅读中,学生囫囵吞枣地了解了文章讲述的时间、地点等大概情境后,就相当于自己完成了阅读任务,阅读的质量不高。
新时期的阅读不仅有书面阅读,还有电子阅读,可通过多媒体的设备导入阅读的情境,在不浪费时间的情况下,促使学生领会阅读的内涵,完成层次递进式的阅读理解。例如:教学“art”时,艺术品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多媒体展示曼哈顿艺术长廊等,在动态立体画面中辅助学生了解西方艺术背景,并与中国的绘画进行对比,鼓励学生在阅读观看后,展开阅读分析,要求学生画出文中相关的形容词语言,融合到自己的口语中进行艺术流派的交流,使得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化、直观化。
学生是阅读中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思维形式,推动学生展开自主的阅读分析。例如:教学“Cultural relics”时,让学生在课前组团去寻找有关Cultural relics的资料,让学生对文物的定义有所了解。阅读前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文化遗产的了解,之后教师设计一些表格问答题等,让学生结合阅读的资料去判断、整理信息,说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对文化遗产有一定的好奇心理,可调动这种情绪强化课堂的互动,学生利用英语抒发自己的感想,模仿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这些文化遗产,同时练习英语口语,去阅读中寻找口语说明,学生阅读中较为积极且在自我表现中获得满足。
英语的知识可以借助艺术情境得到拓展延伸,教师可利用音乐等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例如: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教师可播放关于The Olympic Games斗志昂扬的曲目,在不同的运动中播放有关的音乐,利用艺术感染学生的心灵,使得他们具备英语的情感认知,调动学生的情绪,在阅读中学生体验良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导火线,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顺藤摸瓜找到阅读的目标,借助问题得以阅读信息的记忆整理。例如:教学“Working the land”时,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询问学生。“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tell me what problem they show? What about China?Who saved us and helped us solve the problem of hunger?”提出阅读的任务“Guess what the style of the article is.”梳理阅读的故事线,扫清阅读的障碍。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的阅读中,教师应结合现有的教学问题,采取对应性策略,拓展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的质疑与思路,营造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