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英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打柴沟小学,甘肃 武威)
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有效的时间里,让学生迅速展开思维,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发展,相关的技能得到锻炼,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只有课堂设计得有效、有趣了,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练习,获得成果,进而掌握数学知识,锻炼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练习一般要在课堂上进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迅速巩固,而且还便于教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指导。要知道,数学中的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要达到教学目的手段。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学的要求,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由易到难,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达到课堂练习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的时候,我在设计练习题的最初,只是设计了最简单的小数乘以10以内的整数,等学生经过练习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小数乘以各种整数的习题,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计算完毕后,对于结果中的点标注错误,常常出现1.2×2.2=264或者26.4,这种情况的发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又为大家设计了一组类似的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计算题目,如整数的混合远算,小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分数的混合运算等等,对于这样的计算题目,学生往往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会失去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乘法”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上有很多的跑道,每条跑道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道分数乘法的题目,学生同时从起点开跑,并且开始计算,学生每答对一道题,跑道上就会出现他的名字,并且会有呐喊声出现,直到有一个学生出现,答对所有题目,最终到达终点。这样的设计,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还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去设计不同的习题,不能进行一刀切,避免出现优秀的学生已经会做了,但是还要不停地练习;而那些不会做的同学还是不会做,这种浪费时间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不同的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就拿六年级的“圆柱与圆锥”来说吧,我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先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圆柱与圆锥面积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后来我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有的学生很快学会了圆柱的计算方式,但是却对圆锥的计算方法有些模糊,而有些学生正好和他们相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为他们两个不同的群体分别设计了不同侧重点的题目,接着着重去面对那些两种都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那些优秀的学生已经完全把握了计算的方法,正在无聊地做着习题,我马上过去将一些提前做好的拓展题目,发给他们,让他们进行拓展练习;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则为他们准备一些简单的习题,对他们进行慢慢引导,由简到繁,促使他们经过练习,能够准确掌握这些知识。
课堂练习不仅要有一定习题量作保证,还要注重练习的质量,尽量做到练习题目少而精,确保可以一步到位。所以教师在设计一些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可以练习一题,学会一类,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用较少的题目取得最大的练习效果,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
例如,在教授完六年级“比”之后,我为大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学校参加书法班学生有12个,围棋班的有10个,舞蹈班的有6个,那么书法班的与围棋班的比是几比几,比值是多少?学生很快答出了答案,接着我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学生也很快得出了答案。看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类型,我接着为大家设计了另一种常见的代表性的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直到他们也将这种题型学会了……这样的题型设计,为学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他们的练习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他们对这类知识的掌握。
另外,教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还要有前瞻性,注意相关知识的连接,将前后要学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进去,让学生练习的时候一方面能够回顾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要学的知识有简单的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小数加减法题目设计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些整数的加减法,或者加入一些简单的小数的乘法,如1.5×1或者1.5×0这样的题目。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往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回顾和自主探究。
总而言之,课堂练习题目的设计,教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可以吸收和借鉴好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