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 冯婉霞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知识、能力现状,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不同的人,因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个性也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他们对某一学科知识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如都按统一的要求和进度进行,就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给教师提出,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而“因材施教”。
最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并灵活运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的是我国古代的孔子,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来源。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的确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十分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而这一有着两千多年的中国教育思想,却在澳大利亚实施得淋漓尽致。2017年的2月26日~3月18日,我有幸参加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赴澳洲培训,在培训期间,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澳洲教育的“因材施教”。这并不是只从阿德莱德大学的孔子雕像看出,而是从这个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课堂的教学中能感受到的。
在澳大利亚,小学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和基本技能。其具体培养目标是:
1.在重点学科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促进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社会的贡献。
2.培养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帮助学生懂得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出现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
4.增强学生对澳大利亚社会中多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本国在世界上影响的了解,培养具有本国社会民主制度知识的公民。
5.通过说、听、阅读、书写、拼写和写作等各种手段进行交流和表达技能的培养。
6.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算能力、演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加强对学生的有效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8.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9.懂得和体会公民的责任义务。
10.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章制度,善于与人合作。
11.能感受、欣赏和创造多种美的形式。
12.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政府只有各科教学大纲,没有统一使用的教材。学校根据大纲目标要求自行选用教材,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和授课。从这些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看,似乎是笼统的,但却在这些没有硬性规定的情况下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
在澳大利亚,所有课程的设置均依据受教育者的能力与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专长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八个基本学习领域:英语、数学、科学、艺术(包括音乐、美术、手工和戏剧)、设计与技术、体育卫生、语言(外语)、社会与环境(包括历史、人文、环境、社区等)。培养文学、数学、信息交流、社交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七大能力。各校会在每一学习领域内开设多个科目,也会为具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开设多种不同的课程,如乐队、戏剧表演、体育、探险活动和专为优秀学生设置的“精英课程”等。他们的第二语言,在阿德莱德很多学校都是日语,在墨尔本很多学校是汉语。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如何解读教学大纲,如何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学生学到了没有,这些都是面临的挑战。他们认为,学生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进行团队协助,为以后工作做准备。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了解信息,还要进行思考,还有如何有效沟通。教学不是追求文凭,这一点跟我国的应试教育确实很不一样。他们的宗旨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习当中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多么聪明,而是让孩子懂得如何跟别人沟通,如何发展这种批判性思维。
在我们的眼中,课堂教学是面向一班学生讲授我们统一的内容,而“因材施教”往往在课后才进行。但在澳大利亚,课堂教学却是施行“因材施教”的主要阵地。
澳大利亚的小学,一个班级大概有二十几人,一般不超过三十人。教学形式多为讨论式、活动式,没有一堂课是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讲课时学生会围着老师坐在地上,老师讲课基本上是明确任务,然后分组进行探究学习。他们也是分小组学习,但是他们的分组是按照学生水平进行分,一般两到四个人一组。如果是研究问题就统一内容研究,如果是练习,老师会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内容。例如听了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通过掷骰子进行学习,掷到几就取几条小棒,够十条就扎成一捆。有一个小组用不同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每一个小组做的都不一样,有一个小组通过掷两面不同颜色图案,然后写出哪种颜色几个。一共是7个,也就是7以内的加数。一组在写数,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摆,几个”十”加几个“一”,写跟摆。澳洲的数学教学是很简单的,五年级的一节课老师让学生讲“25+27”的简便计算。但是他们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的学习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如五年级的一节科学课,研究非洲的某种动物和澳洲的某种动物,看它们为什么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孩子们通过看录像、上网查找资料。又例如一个三年级的班级研究州政府的政策给民众带来的利与弊,六年级研究领导力等。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很自信地回答问题,老师很多时候没有去指出学生的对错,更多的是鼓励孩子。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平等的教育,尤其对一些学习不好的,或刚转学的,他们会安排单独的辅导。有的学校为自闭症的孩子专门设了一个干预班,3个老师教15个孩子,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两年后让他们回到正常的班级上课。学校为孩子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不管是怎样的学生,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达到最佳发展。澳洲的教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以及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也是注重因材施教的。他们有规定看书的时间,老师还会根据孩子的能力推荐他们看书,每个孩子有一个阅读小书架,老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挑选适合的书。有时或者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分在一起,一起研读一本书。即使阅读同一本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也有不一样的阅读要求。
澳洲的课室总给人的感觉是“乱”,每一个角落,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课室的上空,用绳子挂满了学生的作品,有图画、有手工、有手抄报等。每一堵墙上也贴得满满的,几乎不留一点空隙。有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有学生的表现情况,也有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示并不像我们这里的那样,经过层层筛选,精挑细选才展示出来。这些作品并不是怎样优秀,有的甚至觉得很差,但是老师也把孩子的作品高高地挂着或整齐地贴着。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空间,旨在鼓励孩子,让他们充满了自信。在跟岗的期间,老师让孩子们分享上周末布置的观察秋天的感受,有的学生通过说话汇报,有的同学通过绘画汇报,孩子拿出画分享后,老师马上让孩子把画贴在墙上,孩子非常高兴。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特别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老师通过这些教育方式的使用,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澳洲学习期间,我们在学校看到的都是孩子们自信的脸,自信的表达。
在澳洲,政府、学校、老师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堂等方面精心设置,让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针对自己的特点发展,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澳洲是实现得淋漓尽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