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至县官港镇中心学校 程启元 杨 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小学语文在教学方面的要求逐渐升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还需要润物无声的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确保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极其简单,尤其是古诗词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诗词语言干练,并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资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古诗词是古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古诗可以是李白背井离乡看见月光从窗口洒进的借景抒情,可以是骆宾王小时候各种经历的生动描述,也可以是北朝人民抒发自己对于广阔草原的热爱之情,这些均蕴藏着诗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古诗词予以讲解时,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中包含的景象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有效地去感染每一位学生,然后再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去培养他们的优秀品格和奋发向上的态度。
2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通过学习古诗词,小学生对我国古代文人所具备的魅力就会有一定的了解,进而体会到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古诗词均经历了时代的洗礼,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所在。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当中所蕴藏的魅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正气浩然的,学生在通过学习之后能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更好地发展。
3.帮助学生洗涤心灵,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掌握能力提高了,并且自身品行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古诗词当中所包含的美好意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让学生能够以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1.培养学生感知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能力。
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源远流长,主要是由于其代表着人类最为基本的人性与人情之美,可以让处于各个时代的人在其中获得情感方面的共鸣。每个人虽然所处的环境以及时代会存在着差别,但在感知方面是相通的,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与想象,能够调动情感意识,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及人性的光辉,并使得自身情感体验不断的丰富。
例如,在教学《悯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句和生活予以结合,想象农民伯伯在太阳底下辛苦劳作的场景,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而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与理解他人的意识,并有效地感知诗中包含的情感。又如在教学《游子吟》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母亲为游子缝衣服的情境,感受母亲对游子一片深笃之情,特别是最后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如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草儿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在讲解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进行朗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天下的所有母亲都在无私的爱着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孝敬自己的父母,进而培养学生对于人性与人情美的审美能力。
2.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
审美接受能力是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的能力,而审美感知力属于一种较为表面的审美能力,利用听、读、看就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美好。审美接受能力与审美感知力相比更加深入,属于理性的体验,需要在经过研究与分析之后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古诗词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进行理性分析,进而促进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古诗词大多数都是诗人情动而创作出来的产物,诗人利用自己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自然中的美好景物或社会中的事境,来对自己内心当时的想法予以表达,并且古诗词在意境方面极其讲究,而意境就是诗人情感和景物或事境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全面的分析,体会其中蕴藏的思想与情感,进而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并培养学生审美接受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孟浩然所创作的《春晓》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形象进行欣赏,并体会作者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但实际上是在抒发作者惜春与爱春之情。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中所要展现出来的意境,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中的情况,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接受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知和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音韵美和意境美,进而让他们得到综合发展。
[1]曾振华.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学苑教育,2015(20):86.
[2]刘晓峰.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