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精准脱贫困境研究

2018-02-26 13:39吕翠丽
老区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路径选择制约因素

[提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由于地处山区与石漠化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在精准脱贫过程中面临着贫困而个量大,贫困程度深等诸多难题,应通过积极发展特色传统产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破解贫困难题。

[关键词]马山县;精准脱贫;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吕翠丽(1989—),女,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城镇化。(广西南宁 53029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桂滇边境深度贫困区短期脱贫与长期振兴的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18BMZ141)

一、马山县贫困现状

马山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全县辖7镇4乡,共151个行政村(社区)、2298个自然屯,总人口56.33万人,有壮、汉、瑶等9个民族,总面积234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0.63亩。马山县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151个行政村中贫困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9.67%,贫困人口94366人,贫困发生率为16.76%。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资源贫乏的大石山区,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弱,精准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二、马山县取得的扶贫成效

马山县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南宁市的号召,始终将扶贫作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一项政治任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加快马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扶贫开发模式,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如图1所示,首先,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全县贫困人口在2011年与2015年期间总共减少13.37万人,贫困户数量减少12825户,期间贫困发生率由42.04%下降到16.76%,降幅为25.28%。其次,农民收入稳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渐增强。截止2015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500元,与2010年相比提升了59.09%。最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马山县投入了大量扶贫资金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解决贫困人口交通、教育、就医等方面,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贫困人口幸福指数有所提升。

三、马山县精准脱贫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马山县要实现2020年之前消除绝对贫困,使贫困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精准脱贫思路和办法,抓住机遇,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马山县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

(一)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

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测算,全县尚有贫困人口9.44万人,全县151个村中有贫困村75个,贫困人口覆盖面大,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资源贫乏的大石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抗御灾害能力差,人居分散,山多地少,缺土缺水,易涝易旱,生态环境恶化,解决基本温饱难度大,贫困程度深,搬迁任务重,脱贫成本高。时间紧,任务重。“十三五”时期,要达到“两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等目标,要实现75个贫困村、9.4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家级贫困县摘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

在交通方面,截止到去年,马山县尚有350个自然屯没有通屯级路,已通砂路的标准低,车辆难以通行,交通难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居住在山顶的贫困户,其交通工具主要为摩托车,出行耗费时间长且不安全因素较突出。多数孩子需要步行近半小时才能到达学校,条件十分艰苦。在饮水安全方面,2017年全县仍有2.61万人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部分土坡地区、深山地区群众还没有完全实现饮水安全,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主要以自然降水为主要来源,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又稱“天水”,饮水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利用率达不到设计要求,防洪抗旱能力较低,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县耕地面积33.9%。

(三)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2015年马山县生产总值47.74亿元,位居广西第55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6.6%,比全区同期年均增长率低了3.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5.0:21.4:43.6,农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工业经济运行依然低迷,总体竞争力弱,服务业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仍需推进发展。2015年财政收入3.34亿元,收入增速缓慢,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较大。且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以黑山羊、百香果、马山土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规模小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增加产业效益的龙头企业,覆盖农户面小。农民经济收入不稳定,来源少,农民靠零星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解决温饱的比重大,稳定增收困难较大,自我发展能力弱,返贫因素多。

四、马山县精准脱贫主要路径选择

(一)以传统特色产业助推发展

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品牌影响力强的传统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做大做强。[1]培育壮大中药材特色优势扶贫种养植产业,不断推进特色优势扶贫产业集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特色养殖业,重点发展马山黑山羊、里当土鸡、周鹿香牛和巴更生猪等特色畜牧业,打造特色养殖品牌。在有条件的贫困村,鼓励发展常年或冬种蔬菜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实现无公害种植。继续发展“古朗模式”、“巴更模式”、“弄拉模式”、“小都百模式”、“外托模式”等多个产业典型发展模式。创新扶持方式,通过“以奖代补”、“先种养后奖补”的方式,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和营销支持力度,为特色生态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增加产品销售渠道

1.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

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与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展开合作,构建县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园、孵化园,引导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扶贫开发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引进阿里巴巴、京东、邮政、供销社及本土电商企业向贫困村延伸,用好“供销e家”平台,建设马山县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2]。在县城规划区和周鹿镇建立农产品交易中心,以農产品交易中心为载体,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并为农户提供销售、农技服务等。依托连锁经营和网货配送需求,加快推进快递物流、小件快运网络建设;整合县城现有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集中区,提升物流效能。

2.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

积极实施电子商务入农村工程,打破城乡信息鸿沟,架起农业农村现代化桥梁。进一步完善社区(村)商业服务网点,推进“电商进社区”、“电商进农村”。支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展网络营销,扩大马山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向农产品批发市场延伸。支持社会青年,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村官和毕业大学生创办电子商务企业或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网络销售。建设信息化扶贫示范村,优先发展镇级网店,在集镇开设电商服务点,为贫困户线上创业提供条件,鼓励贫困户和企业注册成立电商扶贫店,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

(三)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支撑城镇化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城镇公交、供水、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地满足农民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推动农村节能减排,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城镇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科学管理搞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做好面向“三农”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和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积极研究、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引导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变,丰富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领域。[3]

(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促进农民积极就业创业

1.实施贫困村职业培训、教育攻坚工程

结合乡镇产业开发的特点,开展“农家课堂”等形式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先进带后进,使贫困群众就地或就近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加大对75个贫困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创业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就业技能脱贫。[4]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按照市场需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和用工单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有效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加强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村干部培训,让贫困村村干掌握业务所急需的知识和其他种养技能,发挥他们致富带头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进行对口技术培训。按照市场需求和个人意愿,精准实施职业培训和帮扶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通过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实现脱贫。[5]

2.充分利用企业推动农民就业

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贫困村特别是贫困农户的劳动力进行实用技能培训,优先招收贫困村劳动力到帮扶企业就业,增加贫困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动员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初级产品、附属品加工点,吸纳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向其他用工企业推荐用工,实现贫困村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同时有组织地向外输转有意愿外出就业的劳动力,提高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实施农民工创业园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培育作用,对有意愿创办个人经济实体的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进入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并提供资金、场地、创业指导等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娟.推进南宁市马山县产业扶贫的思考与建议[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6).

[2]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

[3]陈健.扶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思考——广西梅林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调研[J].中国发展,2012,(6).

[4]杨智.经验思维转向专业思维:农村职业培训扶贫“精准化”的本土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17,(4).

[5]贾海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25).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路径选择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